
45岁的张先生在一次同学聚会后突发腰痛,疼得直冒冷汗。急诊检查显示,他的血尿酸高达680μmol/L,肌酐值达到了正常上限的2倍多,肾脏里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结石。这好比身体的排水系统遇到了严重堵塞,过滤废物的效率大大降低。这个平时爱吃火锅、爱喝啤酒的年轻人,从未想过体检报告上“尿酸偏高”的字样,会在短短两年内变成肾功能受损的警报。这并非个例,《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1)》数据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已达13.3%,其中约10%-20%未经治疗者会进展为尿酸性肾病,而这类患者中15%-20%最终会发展为尿毒症。
当尿酸过量时,它为何会从身体的“普通代谢废物”变成侵蚀肾脏的“隐形杀手”?
尿酸是人体细胞代谢和食物中嘌呤分解的天然产物,正常情况下70%通过肾脏排泄,30%经肠道排出。高尿酸血症(HUA)是指成人在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不分男女,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年版)。
肾脏作为尿酸排泄的“主力”,最易受到攻击。过高的尿酸会以结晶形式沉积在肾脏,引发三重损伤:一是结晶在肾小管内堆积形成结石,像沙子一样磨损尿路,导致肾绞痛和梗阻性肾损伤;二是结晶刺激肾间质引发慢性炎症,表现为夜尿增多、蛋白尿;三是长期高尿酸会破坏肾小球滤过膜,使肾脏过滤功能逐渐丧失。更可怕的是,这个过程往往悄无声息,就像温水煮青蛙,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肾功能可能已损失50%以上。一项纳入12万人的队列研究显示,血尿酸每升高60μmol/L,尿酸性肾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风险增加23%。
哪些人容易被高尿酸血症“盯上”
饮食失控者:《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动物内脏(猪肝每100克含嘌呤275毫克)、海鲜(沙丁鱼每100克含嘌呤295毫克)等食物,会使尿酸生成量增加30%以上。同时,酒精(尤其是啤酒)会抑制尿酸排泄,双重作用下患病风险骤增。
代谢异常群体:肥胖者(BMI≥28)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2.3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尿酸的比例分别达30%和25%。这是因为代谢紊乱会损伤肾脏微血管,降低尿酸排泄效率。
久坐族与用药者:每天久坐超8小时的人群,患病率比常人高1.5倍;长期服用利尿剂、阿司匹林等药物,会干扰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这在《中国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管理专家共识》中已有明确警示。
如何捕捉肾脏受损的早期信号
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伤虽隐匿,但身体会释放预警信号:
夜尿次数增多(每晚超过2次),提示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
尿液出现持久泡沫(蛋白尿)或颜色变深,可能是肾小球受损;
莫名腰痛或眼睑、脚踝水肿,需警惕肾结石或肾功能下降;
血压突然升高且难以控制,可能是肾脏损伤的连锁反应。
《慢性肾脏病尿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应每3-6个月检测血尿酸、尿常规和肾功能,每年做一次肾脏B超。尤其病史超过5年者,更要密切监测,因为此时肾脏损伤的累积风险会增加40%。
科学防控高尿酸 守护肾脏健康
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石:
饮食控制: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红肉每周不超过500克;多选择冬瓜、樱桃等促尿酸排泄食物。限制饮酒,尤其避免啤酒、黄酒。
充足饮水:心肾功能正常者须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3000ml,以白开水或淡茶水为宜。
体重管理: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避免快速减重。
合理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后及时补水。
破除常见认知误区:
没有痛风就不需要治疗 → 实则无症状HUA同样损害肾脏;
降到正常值就可以停药 → 实则HUA需要长期规范管理;
单纯饮食控制就足够 → 实则中重度HUA必须药物干预;
降尿酸越快越好 → 实则应该平稳降尿酸,避免诱发痛风。
全面风险管理:
除了管理尿酸,全面的风险管理同样关键。务必慎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及其他具有肾毒性的药物,以免与高尿酸协同加重肾脏损伤。同时,必须积极控制好血压(建议目标<130/80mmHg)、血糖、血脂等相关代谢指标,实现对肾脏的全面保护。
药物治疗个体化:
根据多学科专家共识,以下情况应启动药物治疗:
血尿酸>540μmol/L(无论有无症状);
血尿酸>480μmol/L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心脑血管疾病或肾功能损害之一;
已发生痛风或尿酸性肾结石。
药物选择包括:
1.抑制尿酸生成:别嘌醇(用药前需基因筛查)、非布司他(注意心血管风险);
2.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隆(中重度肾功能损害及有肾结石患者禁用,需碱化尿液);
3.碱化尿液:枸橼酸盐制剂或碳酸氢钠,将尿pH维持在6.2–6.9;
4.难治性病例可考虑尿酸酶制剂。
案例分享:42岁男性患者,血尿酸520μmol/L伴微量白蛋白尿。经3个月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尿酸降至480μmol/L,加用小剂量苯溴马隆(25mg/d)、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早上、中午各服2.5g,晚上服5g)治疗6个月后,不仅血尿酸稳定达标(360μmol/L),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也显著改善,实现了肾脏保护的双重胜利。
守护肾脏,从管理尿酸开始。医患同心科学调控,让隐匿的杀手变为可控指标,共守生命之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