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痛,是生活中可能突然降临的“不速之客”。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凶险疾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气胸、肺栓塞堪称“三重奏”,每一种都可能危及生命。掌握它们在院前的鉴别要点,能为后续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疼痛特征大不同
1.心梗:压榨性“窒息痛”。心梗引发的胸痛,就像一块大石头重重压在胸口,让人喘不过气来,有明显的压榨感、紧缩感,仿佛胸部被紧紧束缚。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向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及小指放射,也可放射至颈部、咽部、下颌部。疼痛程度剧烈,持续时间长,一般超过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往往不能缓解。
2.气胸:突发尖锐“刺痛”。气胸引发的胸痛极具特点,通常是突然来袭。其疼痛十分尖锐,就好似被针猛刺一下。疼痛位置大多在患侧胸部,即气胸出现的那一侧,还可能牵连同侧肩部、背部或上腹部,产生牵涉痛。而且在呼吸、咳嗽时,疼痛会明显加剧,患者往往会因害怕疼痛加剧,而不敢大口喘气。
3.肺栓塞:突发“刀割样”剧痛。肺栓塞导致的胸痛通常很突然,疼痛程度剧烈,如同被刀割一般。疼痛部位多位于胸膜性疼痛区域,也就是胸部的侧面或后部,可放射至肩部、颈部等部位。疼痛常因呼吸运动而加重,患者往往不敢深呼吸,出现呼吸浅快的表现。
伴随症状有线索
1.心梗:全身“预警”信号多。心梗发作不只是胸痛那么单一,全身都会发出预警信号。患者往往会大量出汗、冷汗淋漓,脸色变得十分苍白。胃肠道也会受影响,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心脏方面,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让人感觉心慌、心跳毫无规律。如果病情严重,还会伴随头晕、乏力,甚至直接晕厥过去,最危急的是会引发休克,所以一旦察觉这些信号,务必尽快就医。
2.气胸:呼吸“受限”症状显。气胸患者的呼吸受限症状十分显著。呼吸困难是最突出的表现,其程度随气胸严重程度而异。病情较轻时,或许只在活动时觉得气短;病情严重时,即便安静躺着也会呼吸急促、喘不上气。此外,患者还常伴有刺激性咳嗽,这是由于气胸对胸膜和气管产生刺激,进而引发身体出现这样的反应。
3.肺栓塞:循环“紊乱”表现明。肺栓塞会影响肺部的血液循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且程度往往比气胸更严重,常伴有呼吸急促、发绀(嘴唇、指甲发紫)。还可能出现咯血,多为小量咯血,大咯血较少见。另外,患者可能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如下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
发病诱因有差异
1.心梗:多与“三高”及不良习惯相关。心梗的发生通常有明确的诱因,常见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诱发心梗。例如,在寒冷天气中剧烈运动、突然用力搬重物等,都可能使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梗。
2.气胸:瘦高体型和肺部疾病者易发。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瘦高体型的年轻人,这是因为他们的肺部发育相对薄弱,在突然用力、剧烈咳嗽、屏气等因素作用下,容易使肺大泡破裂,导致气胸。另外,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肺癌等肺部疾病的患者,也更容易发生气胸。
3.肺栓塞:久坐不动和术后患者风险高。肺栓塞的发生与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长时间久坐不动,如乘坐长途飞机、长时间玩电脑游戏等,会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术后患者,尤其是接受了骨科、妇产科等大手术的患者,由于卧床时间较长,活动减少,也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就会引发肺栓塞。
结论:胸痛来袭,时间就是生命。了解心梗、气胸、肺栓塞的院前鉴别要点,能让我们在面对突发胸痛时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一旦怀疑是这三种疾病中的任何一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为生命争取每一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