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红  单位:大英县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7
412

药物在现代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治疗疾病、缓解症状,还是预防健康问题,药物都能发挥显著作用。然而,药物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轻则影响日常生活,重则危及生命。

什么是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在使用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这些反应可能是轻微的,比如头晕、恶心,也可能是严重的,如过敏反应、肝肾损伤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个人体质、药物相互作用、剂量不当等。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预测的,即基于药物的已知作用机制,可以预见到某些副作用,比如止痛药可能导致胃部不适;另一类是不可预测的,比如罕见的过敏反应,这类反应通常与个人体质有关,难以提前预知。

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哪些?

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些较为轻微,短时间内会自行缓解,而有些则需要立即就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和某些降压药,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

2.过敏反应:某些人对特定药物成分过敏,轻则出现皮肤瘙痒、红疹,重则可能引发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青霉素类抗生素、某些造影剂和疫苗都是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3. 肝肾功能损害:肝脏和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器官,长期或过量使用某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某些抗结核药)可能导致肝损伤或肾功能下降。

4. 神经系统影响:一些药物可能引起头晕、嗜睡或失眠。例如,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可能导致困倦,而某些抗抑郁药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5. 心血管问题:部分药物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如某些感冒药中的伪麻黄碱可能升高血压,而某些抗心律失常药本身也可能引发心律不齐。

如何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虽然无法完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但通过合理的用药方式可以显著降低风险。以下是几个重要的预防措施:

1. 遵医嘱用药:医生在开药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因此务必按照医生的指示服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时间。

2.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药品说明书会列出可能的副作用、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例如,某些药物要求空腹服用,而另一些则需要随餐服用以减少胃部刺激。

3.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增强或减弱药效,甚至引发毒性反应。例如,阿司匹林与抗凝血药同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某些抗生素会影响避孕药的效果。因此,在服用多种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4. 注意特殊人群用药:老年人、孕妇、儿童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需格外谨慎。例如,孕妇应避免使用某些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而老年人由于代谢减慢,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5. 不滥用药物:许多人习惯自行购买非处方药(如止痛药、感冒药)使用,但过量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导致肝损伤。因此,即使是常见药物,也应遵循推荐剂量,避免长期依赖。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该如何应对?

即使采取了预防措施,药物不良反应仍可能发生。因此,学会正确应对非常重要。以下是几个关键步骤:

1. 立即停药并观察症状:如果出现轻微不适(如轻微皮疹、头晕),可以先停止用药,观察症状是否缓解。

2. 及时就医: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如呼吸困难、剧烈腹痛、意识模糊等,应立即就医。

3. 记录用药情况:就医时,向医生详细说明正在服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等)、用药时间和剂量,这有助于医生判断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调整治疗方案。

4. 报告不良反应:许多国家设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患者或医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报告不良反应,帮助监管部门评估药物安全性,避免更多人受到类似影响。

5. 调整用药方案:如果某种药物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医生可能会更换药物或调整剂量。

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用药、提高警惕和正确应对,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关键是要遵医嘱、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并在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采取措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