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艳  单位:涟源市石马山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31
6

在日常生活中,胸闷和心慌是较为常见的身体不适症状,许多人可能都经历过。但这些看似平常的表现,有时却是心脏发出的“报警”信号,提示我们心脏可能出现了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胸闷、心慌的常见表现

胸闷是一种主观感觉,患者常感到胸部有压迫感、紧缩感或憋闷感,仿佛胸口压了一块大石头,呼吸不顺畅。这种感觉可能会在休息时出现,也可能在活动、情绪激动时加重。心慌,医学上称为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异常,可感到心跳加快、心跳有力或心跳不规则,有时还会伴有心跳漏跳感。胸闷和心慌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引发胸闷、心慌的心脏疾病

冠心病。冠心病是导致胸闷、心慌的常见心脏疾病之一。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时,心肌的血液供应就会受到影响。在心肌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就容易引发胸闷和心慌。特别是在运动、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心肌耗氧量增加,而狭窄的冠状动脉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症状会更加明显。此外,冠心病患者还可能在夜间睡眠时出现胸闷、心慌,甚至被憋醒,需要坐起或下床活动后症状才能缓解。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出现异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早搏、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早搏时,心脏会提前跳动一次,患者会感到心跳有停顿或漏跳感,从而出现心慌。房颤时,心房快速而不规则地颤动,导致心室率增快且不规则,患者不仅会感到心慌,还可能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跳突然加快,可达到较快的频率,患者会感到明显的心慌、胸闷,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头晕、黑矇甚至晕厥。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当心脏功能受损,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出以满足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需求时,就会发生心力衰竭。此时,心脏为了维持身体的血液循环,会加快跳动,导致患者出现心慌。同时,由于肺部淤血,患者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或平卧时症状更为明显。心力衰竭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肢水肿、乏力、食欲不振等其他症状。

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心肌发生炎症性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在心肌炎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病毒感染症状,随后逐渐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心脏症状。这是因为炎症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功能。轻症心肌炎患者经过休息和治疗后,症状可能会逐渐缓解;但重症心肌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其他可能导致胸闷、心慌的因素

除了心脏疾病外,一些非心脏因素也可能导致胸闷和心慌。例如,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炎等,会影响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身体缺氧,从而引起胸闷、心慌。贫血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携氧能力下降,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心脏为了满足身体的需求会加快跳动,导致心慌,同时患者也会感到胸闷、气短。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此外,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也可能通过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导致胸闷和心慌的发生。

出现胸闷、心慌应如何应对

当出现胸闷、心慌症状时,首先不要惊慌,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或躺下休息,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激动。如果症状在休息后能够逐渐缓解,且不频繁发作,可以暂时观察,但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

如果胸闷、心慌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频繁发作,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头晕、黑矇、晕厥等其他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前往医院就诊。在医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胸闷和心慌虽然常见,但不容忽视。它们可能是心脏在向我们发出“报警”信号,提示我们心脏可能存在健康问题。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