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医院给我们带来的是希望,医院在不断地创造生命奇迹,手术台上的医生们犹如一个个英勇的战士,凭借精湛高超的医术争分夺秒地与死神争夺。而在医院的幕后,有一个关键的科室,宛如默默奉献的守护者,悄无声息地为每一台手术的安全保驾护航,它就是消毒供应室,是它在维持着医院的持续运转,有力地支撑着我们的医疗工作。
每天,数量众多的使用过的手术器械不断地送回到供应室。回收的过程绝不是单纯的搬进搬出,工作人员在这里要进行初级阶段的类别划分和认真的检查。就拿腹腔镜手术器械来说,其具有细长的管腔,内部情况肉眼很难观察清楚,工作人员必须使用专用的腔镜刷进行探查。一旦发现有血迹、组织残留或者关节异常的情况,便会及时标记隔离,防止在接下来的环节出现差错。同时,工作人员还会认真登记这些器械来自哪个科室、手术类型以及回收数量等信息。例如,骨科手术器械通常会附着很多骨屑,依据这些信息,在清洗时要加大处理力度。
清洗环节是整个流程的关键,直接决定着灭菌的效果。工作人员会根据器械的材质和结构,精心选取相应的清洗方法。对于普通的金属器械,会使用多酶清洗剂进行浸泡,等到有机物分解之后再冲洗处理;而对于精密的显微器械,比如眼科手术要用到的镊子和剪刀,工作人员会用自己的双手轻柔刷洗,以免损伤到器械;对于腔镜器械,则会将其连接到专门进行清洗的消毒机上,利用高压脉冲水流和清洗剂的循环来清除管腔内部的污垢。清洗完成后,工作人员会使用带光源的放大镜对每一件器械都仔细检查一遍,确保没有任何残留。
清洗后的器械接下来要进行消毒灭菌。工作人员会按照器械的使用风险和材质特性,慎重选择消毒方法。对于耐高温、耐湿的器械,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在操作之前,工作人员会细致观察灭菌器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同时将化学指示卡和生物监测包放置到灭菌包内,通过双重验证来确保灭菌效果。而对于电子内镜、塑料导管等不耐高温的器械,则会使用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等低温灭菌法,并且认真把控好湿度、温度和气体浓度等。
包装与发放环节也不能有丝毫懈怠。工作人员会按照器械的种类、数量和使用要求,选取相应的包装材料,如灭菌纸袋、医用无纺布、硬质容器等。在包装过程中,完全是进行无菌操作,对于锐利的器械会使用保护套,以避免刺破包装,从而确保灭菌效果和使用安全。灭菌完成后,工作人员会检查包装是不是完整、器械是不是已经干燥以及化学指示胶带的变色情况等。在发放时,需由两人一起认真核对灭菌包的名称、数量、灭菌日期、有效期等内容。同时,工作人员还会特别重视无菌物品的储存,定期对存放区进行清洁消毒,了解库存情况,确保临床使用的都是在保质期内的完好物品。为了保证消毒质量,供应室设置了大量的保障措施:定期对灭菌设备的性能进行监测,以保证灭菌效果;工作人员都持证上岗,并定期接受培训以提升技能。此外,供应室还引进信息追溯管理系统,所有的器械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编码,做到了全链条的闭环追溯。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迅速查到器械的处置步骤,了解清洗与灭菌的监测数据,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信息。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虽然没有直接进入手术室战斗,但他们也在默默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患者的健康。他们用专业知识和强烈的责任感,来保障所有手术器械在手术中都处于最佳状态。他们的工作或许并不起眼,却至关重要,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才为医院的医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确保所有手术都能更加安全、顺利地进行。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