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平  单位:泸县兆雅中心卫生院 中医科  发布时间:2025-06-24
67

在中医的智慧宝库里,流传着“一针二灸三吃药”“针灸拔罐,病去一半”的说法,这足以体现针灸在传统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医疗方法,针灸千百年来守护着国人健康,如今更是走向世界,备受瞩目。深入了解针灸,不仅能让我们领略中医的博大精深,还能为日常生活中的保健与疾病防治提供有效思路。

针灸是什么?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针法是用特制金属针按穴位刺入人体,运用捻转、提插等手法刺激穴位;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绒点燃后熏烤穴位。通过刺激体表穴位,借助全身经络传导,调整气血和脏腑功能,实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

针灸有哪些作用?

1.疏通经络:经络负责运行气血,一旦不通,气血受阻,就会出现关节疼痛、四肢麻木等症状。针灸刺激穴位,能清除经络堵塞,让气血顺畅运行。比如治疗肩周炎时,通过针刺肩部周围穴位,可迅速缓解疼痛与活动受限。

2.调和阴阳:疾病多源于阴阳失衡,针灸依据患者体质和病症,或补或泻,调节阴阳,使其恢复平衡状态。像阴虚火旺者,针刺特定穴位可滋阴降火。

3.扶正祛邪:通过合理配伍穴位和经络,针灸能扶助人体正气,增强抵抗力,同时祛除病邪,使疾病向康复方向发展。例如,在感冒初期,针灸可激发身体正气,抵御外邪。

针灸能治疗哪些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对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疗效显著,可缓解咳嗽、咳痰、鼻塞等症状,还能提升免疫力,减少疾病发作。

2.消化系统疾病:有效改善便秘、腹胀、胃痛、消化不良等问题,调节胃肠功能。

3.心血管系统疾病:能改善心肌缺血,减轻胸闷心悸,缓解焦虑抑郁,还可舒张血管,辅助治疗高血压等血管性疾病。

4.骨科疾病:在网球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镇痛和消炎方面效果良好,是骨关节病疼痛治疗的有效手段。

5.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对面瘫、失眠、中风后遗症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6.内分泌、生殖系统疾病:辅助治疗肥胖症、糖尿病、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症等因内分泌变化引发的疾病。

7.泌尿系统疾病:可治疗尿潴留、尿失禁,辅助慢性肾炎治疗,改善肾功能。

针灸有哪些注意事项?

1.特殊状态人群慎用:过度饥饿、过饱、大汗大渴、疲劳者要在休息、进食后再针灸,否则易晕针,出现头晕目眩、心慌气短等症状,此时平卧休息一般可恢复。

2.放松身心:针刺进皮肤时会有轻微疼痛,医生会尽量减轻,患者应避免紧张,放松身心,利于施针。针进皮肤后,出现酸、麻、胀等“得气”反应是正常的。

3.保持舒适体位与及时沟通:针刺时取舒适体位,避免留针期间疲劳,肢体不要乱动,防止折针等不良后果。治疗后穴位局部若有不适,一般数小时内会自行消失;出针后局部青紫,热敷可消退。

哪些人不适合针灸?

1.皮肤或粘膜有感染、溃疡者。

2.关节有肿瘤、结核等基础病者。

3.有自发性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者。

4.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患者需谨慎。

5.过度疲劳、过度紧张者。

6.孕妇腰骶部。

7.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针灸作为中医瑰宝,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在尝试针灸治疗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专业医生,确保安全有效。同时,中医还有电针、艾灸、拔火罐等丰富多样的治疗手段,与针灸相辅相成,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