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验科是在医院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科室,它会对送来的样本进行仔细检测与分析,向医生反馈检测数据,为医生对最终检测结果的判断起决定性作用。虽然随着基础医学的不断发展,检验科的检测内容和技术得到了很大改善,且由于引进了大量高级医疗设备,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也大幅提高。但是对其质量管理体系却不完善,从而导致了很多问题,因此当前加强检验科临检组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具有较高的必要性。
一、检验前质量控制与管理
(1)患者准备
患者准备是检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患者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例如,某些检验项目需要患者空腹进行,以避免食物摄入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某些项目则需要患者禁酒或停药一段时间,以减少药物或酒精对检验结果的干扰。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清洁标本采集部位,以避免污染导致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2)标本采集与运送
标本采集的规范性:标本采集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以确保采集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对于非自留标本,通常由护理或临床医生负责采样,他们需要定期接受标本采样相关知识和生物安全培训,以提高采样技能和安全意识。
及时送检与运输管理: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以减少因标本保存时间过长而导致的质量变化。在送检过程中,应特别关注运输温度、损坏率以及检验前周转时间是否符合规定,以确保标本在最佳状态下进入实验室进行检测。
(3)仪器设备与试剂准备
检验科仪器设备和试剂的准备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检定和校准,以确保其处于正常功能状态并满足检验要求。试剂质量同样重要,必须选择合格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储存和使用。不得使用变质或过期的试剂,以免对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二、检验中质量控制与管理
(1)标本接收与核查
检验科接收临床送检标本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核查,确保标本信息准确无误,并进行网络接收和拒收登记。这一步骤不仅有助于标本的全流程追踪,还能为检验质量的统计和上报提供重要依据。对于不合格的标本,应及时拒收并要求重送,以避免因标本问题导致的检验误差。
(2)检验操作
检验人员在进行检验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规范、准确。同时,由于检验科室的工作环节繁琐,若让每个人都掌握全部技能,难免会导致技术不精湛,因此需要对不同职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管理,并对仪器检测、试剂配制等各个环节实行专人负责,以便日后出现问题后可以知晓是哪个环节出现了纰漏,并进行改进及补救。
(3)室内质量控制
各类临床检验项目都应建立相应的室内质量控制程序,以提供质量保障。质控品的选择、保存、操作及结果分析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以确保质控结果的有效性。通过绘制质控图、记录质控数据,并进行定期汇总和统计处理,可以评估检验系统的性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检验后质量控制与管理
(1)结果审核与发出
建立双审核制度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措施。初审由检验者进行,复审则由经授权的审核者完成。在审核过程中,应仔细查对每一项检验结果,确保无漏检、错检等情况。审核通过后,方可发出检验结果,以确保患者和医生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信息。
(2)报告单解读
检验人员应具备准确解读检验报告单的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解答患者和医生的疑问。报告单应包含必要的检验信息,如患者信息、检验项目、结果、单位、参考范围等,以便患者和医生能够全面了解检验结果。
(3)数据的管理和室间质量评价:
标本和实验记录要按照文件目录进行分类,及时整理、编码、存档,确保其完整性和可查性。室间质量评价旨在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较性,并及时发现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自己的健康更加重视,对医疗水平也有了新的需求。检验科室在医院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为日后治疗也打下了基础,所以对检验科室的质量检测和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