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春林  单位:射洪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3
1

在现代社会,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已然成为威胁家庭健康的“隐形杀手”。我国18岁以上人群“三高”患病率均超10%,且呈年轻化趋势,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更高。“三高”共存会使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4倍。家庭作为健康管理的最小单元,实施“三高”共管至关重要。

“三高”危害认知

“三高”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影响,共同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高血压使血管壁承受高压,易引发动脉硬化、脑梗、心梗;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和血管,导致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高血脂则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形成斑块堵塞血管。

家庭健康防线的构筑

(一)饮食管理:践行“三低”原则

饮食是三高管理的基础。以下是一些饮食建议:

1.低盐控钠:每日食盐摄取量不超5克(约一个啤酒瓶盖量),留意酱油、腌制品、加工食品中的隐藏盐分。烹饪时可用香草、柠檬汁等天然调味料替代盐,优先选低钠盐。

2.低脂优蛋白:减少动物油、油炸食品摄入,多选择橄榄油、深海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蛋白质以鱼虾、豆制品、低脂乳制品等为主,减少红肉摄入。

3.低糖高纤维:选择低升糖指数水果,如草莓、蓝莓,日摄入量200~350克;每日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将主食1/3替换为全谷物,如燕麦、糙米。

(二)实操建议

家庭餐桌可用大碗装蔬菜,减少红烧肉量,多蒸煮鱼虾。早餐可选燕麦、水煮蛋和菠菜;午餐为杂粮饭搭配清蒸鱼和西兰花。特殊人群需调整饮食,如高尿酸血症患者限制内脏、海鲜摄入,增加低脂乳制品;慢性肾病患者控制蛋白摄入量,选优质蛋白。

运动管理:有氧与抗阻结合

运动是三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运动建议:

(一)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次30~45分钟,可选快走、骑车、游泳等。运动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 以下,饭后1小时运动防低血糖。

(二)抗阻训练:每周2次,用弹力带、哑铃或自身重量进行肌肉锻炼,如深蹲、平板支撑,增强肌肉代谢。

(三)家庭互动:晚饭后全家遛弯20分钟,周末公园骑行、放风筝。根据年龄段设计运动,老人练太极,中年人跳绳,儿童踢球。

(四)风险管控

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后测指尖血糖,保持在4.4~13.9mmol/L;高血压患者运动避免憋气,运动后监测血压30分钟;糖尿病患者选专业运动鞋,每日检查足部皮肤。

监测与预防

(一)定期监测

1.血压: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控制目标低于130/80mmHg,高危人群目标更严格。

2.血糖:空腹低于6.1mmol/L,餐后低于7.8mmol/L,糖尿病患者每日监测。

3.血脂: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危人群控制在低于1.8mmol/L。

(二)健康档案

家庭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三高”数据、用药情况及饮食运动日志,定期与家庭医生沟通,调整方案。

(三)睡眠与心理

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睡前冥想、泡脚助眠。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减少争吵,缓解心理压力。

家庭协作:全员参与共筑防线

(一)共同制定计划:全家商定饮食、运动目标,互相监督执行。

(二)渗透健康习惯:孩子监督家长少点外卖,老人提醒年轻人早睡。用“无糖零食”替代奶茶,自制水果干替代薯片。

(三)借助社区资源: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高共管”项目,定期筛查,早发现问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运动宜舒缓,如太极拳、八段锦,饮食宜软烂易消化;儿童青少年预防“小胖墩”型“三高”,控制零食和电子产品使用,增加户外活动;孕妇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和运动,确保母婴营养均衡,防血糖血脂异常。

结语

总之,“三高”共管是一场全家长期协作的“健康保卫战”。通过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动态监测和家庭支持,可降低患病风险,提升生活质量。若出现头晕、乏力、视力模糊等症状或指标异常,应及时就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0
来源:云南省曲靖市...
2025-05-30
来源:百色市第二人...
2025-04-01
来源:​广东省河源...
2025-03-28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02
来源:上海市白茅岭...
2025-07-04
来源:成都市金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