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俊  单位: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4951

立秋后,天气转凉,湿度下降,“秋燥”易引发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皮肤干涩、干咳少痰等不适。中医认为,秋季属“金”,对应肺,肺喜润恶燥,燥邪易伤肺阴引发“燥证”。掌握饮食调理与穴位按摩,可缓解不适,助身体顺应季节。

中医对“秋燥”的认识

中医认为,秋燥是秋季特有的时令病邪,其本质是“燥邪伤津”。秋燥分“温燥”和“凉燥”。初秋燥邪与余热结合成“温燥”,有口干舌燥、咽喉痛、便秘等热象;深秋燥邪与寒邪相伴成“凉燥”,出现怕冷、鼻塞、咳嗽痰稀等寒象。

核心病机是“津液耗伤”。肺与外界相通且为“娇脏”,易受燥邪侵袭,致宣发肃降失调引发呼吸道不适。同时,肺主皮毛,肺津不足会使皮肤干燥、脱屑、瘙痒。

润肺防燥的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原则为“滋阴润燥、顾护肺阴”,需按温燥与凉燥调整。

温润生津的食材选择

秋季宜吃润肺生津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梨生吃清热生津,熟吃滋阴润肺;百合润肺止咳、安神,适合失眠伴干咳者;银耳滋阴润燥,与百合、莲子同炖是经典方。

温燥人群可加菊花、桑叶等,菊花泡水可清泻肺热;凉燥人群宜用生姜、杏仁等,生姜煮水加红糖能散寒温润。

饮食禁忌与搭配

忌过多吃辛辣、油炸、烧烤类食物,以免加重燥火。过咸食物伤肾阴,间接影响肺阴,饮食宜清淡。

搭配上,将润燥与健脾食材结合。脾虚难养肺阴,搭配山药、莲子等健脾食材,可促进津液生成,如山药百合粥适合秋季常吃。

食疗方推荐

1.银耳百合莲子羹:银耳15克泡发,百合20克、莲子15克洗净,煮至浓稠后加入冰糖。能滋阴润肺、安神,适合口干、失眠者。

2.川贝炖梨:梨去核后放入川贝粉3克,加清水和冰糖蒸30分钟。可润肺止咳,对干咳少痰有效。

3.麦冬玉竹茶:麦冬、玉竹各10克,桔梗6克,沸水冲泡。能滋阴润燥、利咽,缓解咽喉干燥。

润肺防燥的穴位按摩

按摩特定穴位可调节肺功能,促进津液生成,适合日常保健。

1.肺俞穴

位置: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调节肺脏功能,缓解咳嗽、气喘等,增强肺的宣发肃降能力。按摩方法:食指和中指按揉,每次3-5分钟,每天1-2次。

2.太渊穴

位置: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功效:补肺益气、润燥生津,缓解口干舌燥等。按摩方法:拇指轻揉,每次2-3分钟,每日1次。

3.鱼际穴

位置:手掌外侧,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功效:清泻肺热、利咽止痛,缓解温燥引发的咽喉肿痛等。按摩方法:拇指掐揉,每次1-2分钟,每日2次。

4.三阴交穴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功效:健脾益胃、滋阴补肾,间接滋养肺阴,缓解皮肤干燥等。按摩方法:拇指或食指按揉,每次3-5分钟,每天1次。

秋季防燥的注意事项

日常起居调整很重要。秋季应早睡早起,助津液恢复。

室内干燥时用加湿器,保持湿度40%-60%。运动不宜剧烈,宜选择散步等温和方式,运动后少量多次喝温水。

情绪调节也关键。“悲则气消”,过度悲伤会损伤肺气,应保持心情舒畅,通过听音乐等方式调节情绪。

秋燥虽常见,遵循中医理念,通过饮食、穴位按摩和生活习惯调整,可缓解不适,保持阴阳平衡,为寒冬打下健康基础。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