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晋  单位:都江堰市青城山镇中心卫生院(都江堰市第五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2
559

秋冬交替时节,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成了常态。很多人疑惑,感冒明明是上呼吸道的问题,为何咳嗽会持续数周?其实,这种看似恼人的症状,恰恰是呼吸道在启动“防御警报”,每一次咳嗽都在诉说着身体正在经历的“战争”。

咳嗽:呼吸道的“清道夫”本能

咳嗽并非疾病本身,而是人体最古老的防御机制之一。当病毒、细菌或过敏原入侵呼吸道时,鼻黏膜、咽喉、气管等部位的神经末梢会立刻发出信号,通过延髓的咳嗽中枢触发一系列动作:胸腔肌肉收缩、膈肌下降、声门突然打开,高速气流带着分泌物从肺部喷涌而出——这一过程能在0.5秒内完成,气流速度可达每小时160公里,相当于台风级别的冲击力。

医学上,感冒引发的咳嗽多属于“急性咳嗽”,通常与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相关。这些病毒进入上呼吸道后,会破坏黏膜上皮细胞,导致黏膜充血水肿,杯状细胞分泌的黏液量激增。当这些含有病毒和坏死细胞的黏液堆积时,呼吸道便会通过咳嗽将其排出,如同街道清洁工及时清除垃圾,防止病原体进一步扩散。

呼吸道的“抗议”信号分级

不同的咳嗽表现,反映了呼吸道受损的程度。初期的干咳往往是咽喉部受到刺激的信号,此时病毒刚侵入鼻咽部,黏膜干燥敏感,就像被砂纸摩擦般不适。随着病情发展,咳嗽逐渐变得有痰,痰液颜色从透明到淡黄色的变化,提示免疫细胞正在与病毒“激战”——淡黄色痰液中通常含有大量被吞噬细胞消灭的病毒残骸。

若咳嗽持续超过3周,可能演变为“感染后咳嗽”,这是呼吸道黏膜修复过程中的“过度反应”。研究发现,病毒感染会使气道上皮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即使病毒已被清除,气道仍处于“高度警戒”状态,稍有刺激就会引发咳嗽。这种情况在过敏体质人群中更为常见,他们的呼吸道黏膜如同敏感的“警报器”,对冷空气、粉尘等刺激格外敏感。

医生眼中的咳嗽应对之道

面对感冒后的咳嗽,很多人习惯自行服用止咳药,殊不知这种做法可能“帮倒忙”。呼吸科医生强调,咳嗽是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轻度咳嗽无需急于止咳,盲目抑制可能导致痰液滞留,加重感染风险。只有当咳嗽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时,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药物。

缓解咳嗽的关键在于减轻呼吸道刺激。多喝温水能保持黏膜湿润,稀释痰液;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40%~60%,可减少干燥空气对咽喉的刺激;含服润喉糖能通过局部清凉感暂时缓解咽喉不适。若痰液黏稠难以咳出,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祛痰药,帮助痰液排出。

需要警惕的是,若咳嗽伴随高热、胸痛、呼吸困难或痰中带血等症状,可能提示病情加重或合并细菌感染,应及时就医检查。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剧烈咳嗽可能增加胸腔压力,影响心脏功能,需在医生评估后制定安全的治疗方案。老人和儿童由于呼吸道黏膜更为脆弱,咳嗽时更需细心护理,避免因频繁咳嗽引发气道损伤或脱水等问题,必要时需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感冒时的咳嗽,实则是呼吸道在努力守护我们的健康。理解这一“抗议”背后的生理机制,科学应对而非盲目压制,才能帮助呼吸道更快恢复平静,让我们在季节交替时少一份不适,多一份安心。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