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华生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2
82

上颌骨是面部中央的重要骨骼结构,支撑着面部外形,与牙齿、眼眶、鼻腔等部位关系密切。上颌骨骨折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但多数人对其缺乏了解,受伤后往往忽视病情,导致治疗延误。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就能帮助患者和家属及时发现问题,通过科学护理促进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上颌骨的位置与功能

上颌骨位于面部中部,上方与颅骨相连,下方与下颌骨形成咬合关系,内侧构成鼻腔侧壁和底部,外侧与颧骨相邻,上方还与眼眶底部相连。它支撑着面部软组织,维持面部的正常外形和高度。同时,上颌骨上附着的牙齿参与咀嚼功能,其内部的鼻窦与呼吸、发音等功能相关。

哪些因素会导致上颌骨骨折

面部受到直接暴力撞击是主要原因,如车祸中面部撞击方向盘、仪表盘,摔倒时面部着地,运动时被球类、器械击中面部等。高处坠落时,头部受到剧烈震动,力量传导至上颌骨也可能引发骨折。此外,打架斗殴时面部被击打,或被硬物击中面部,都可能导致上颌骨骨折。

上颌骨骨折有哪些表现

面部外形改变

骨折后面部可能出现明显肿胀,受伤后1-2小时开始肿胀,24-48小时达到高峰,肿胀部位多集中在面颊、上唇周围,导致面部变形。部分患者会出现面部不对称,如一侧面颊隆起、另一侧凹陷,或整个面部宽度增加、长度缩短。

疼痛与压痛

受伤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尤其在触摸、咀嚼、说话时疼痛加剧,患者常因疼痛不敢活动面部肌肉。面部相应部位有明显压痛,按压面颊、鼻旁、眼眶下方时,疼痛明显加重,患者会主动躲避按压。疼痛可能放射至头部,导致头痛、头晕,影响睡眠和精神状态。

牙齿与咬合异常

上颌骨骨折常伴随牙齿损伤,松动的牙齿用手轻轻触碰即可明显晃动。咬合关系紊乱是上颌骨骨折的典型表现,上下牙齿无法正常对齐,咬东西时感到牙齿错位,无法用力咀嚼,严重时上下牙之间出现明显缝隙或重叠。

出现上颌骨骨折应该如何处理

止血处理

若面部有伤口出血,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止血,按压时力度适中,持续按压5-10分钟,不要反复查看伤口,以免影响止血效果。若鼻出血明显,让患者头部稍向前倾,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10-15分钟,同时用冷毛巾敷鼻梁部位,帮助止血,不要让患者仰头,以免血液流入喉咙引起呛咳。

减轻肿胀

受伤后24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肿胀部位,每次15-20分钟,间隔30分钟,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冷敷时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24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敷在肿胀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

保护受伤部位

不要用力按压或揉搓面部受伤部位,避免骨折移位加重。让患者尽量减少面部活动,不要大笑、用力咀嚼或做夸张的面部表情,防止骨折部位受力。若患者需要移动,动作要轻柔,避免头部剧烈晃动,最好由他人搀扶,保持头部相对稳定。

家庭中不同人群如何进行上颌骨骨折护理

儿童患者

儿童上颌骨尚未发育成熟,骨折后愈合较快,但护理不当易影响面部发育。家长要监督孩子不要用手抓挠面部伤口或固定装置,避免哭闹时用力晃动头部,防止骨折移位。儿童饮食要多样化,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可将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加入粥中喂食,促进骨折愈合。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伴有慢性疾病,愈合能力较差,护理时要特别注意。饮食上选择低盐、低糖、易消化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老年患者行动不便,家属要协助其进行口腔清洁和活动肢体,防止压疮和静脉血栓形成。

合并其他损伤的患者

若患者同时存在头部外伤、肢体骨折等,护理时要分清主次,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头部外伤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观察是否有头痛、呕吐等症状;肢体骨折患者要保持肢体固定,协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总的来讲,上颌骨骨折虽不常见,但忽视可能影响面部发育与功能。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长期观察面部与咬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重视上颌骨健康,科学应对损伤,才能守护面部功能与外形,保障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