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林  单位:峨眉山市绥山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09
285

高血压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许多人也长期受到高血压的困扰。高血压患者面对这一疾病需要长期进行控压治疗,只是许多患者对于这种疾病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治疗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这也增加了并发症的风险。同时降压药是否需要终身服用,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对此展开详细的科普,并解析关于高血压的5大认知误区。

降压药是否需要终身服用

降压药是否需要终身服用,需要取决于高血压的类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大概90%的患者属于此类,其病因和遗传、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相关。由于血管弹性下降以及交感神经持续激活等病理机制的不可逆,因此患者通常需要终身服用药物以维持血压的稳定。

对于继发性高血压,其病因是由肾实质病变、内分泌疾病(如嗜铬细胞瘤)或主动脉缩窄等一些明确的病因所引起。如果原发病被治愈,如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则血压恢复正常之后就可以停药。但也需定期做好监测,以防复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部分患者通过进行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像低盐饮食、规律运动、减重10kg等也可以让血压恢复正常,但需要长期保持健康的习惯,否则血压可能出现反弹。

另外需要注意,患者治疗期间即使血压达标,也不能擅自停药,需要根据医嘱做好合理规划。而长期服药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

高血压治疗的5大认知误区

误区1:血压高但无症状就无须治疗。

实际上高血压的危害不仅仅在于症状,更多的是长期高压对血管造成的损伤。有相关研究表明,收缩压每升高20mmHg,脑卒中的风险就会增加30%,冠心病的风险则会增加23%。

因此,即使没有症状,在血压≥140/90mmHg时都应立即干预;对于高危患者,如合并糖尿病、肾病等,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误区2: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需晚用。

实际上降压药并没有“抗药性”的概念。而早期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进程,从而降低心梗、脑卒中的风险。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在确诊后尽早开始治疗,特别是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来说,早期干预有助于更好地改善预后。

误区3:血压正常后即可停药。

实际上停药后患者血压反弹的风险极高。根据临床动态血压监测显示,高血压患者停药后的24小时内血压平均升高了15%~20%,并且波动幅度也增加,导致靶器官的损伤加重。因此,建议患者在血压达标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减量,但仍需长期维持服用最小的有效剂量。

误区4:降压越快越好,血压越低越安全。

实际上降压需要平稳进行,如果血压短时间下降过快,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如头晕)、心肌缺血(如心绞痛)等。因此,建议除了高血压急症之外,一般患者在降压时,在2~4周内让血压达标即可;对于老年患者,其收缩压的目标可以放宽至150mmHg以下。

误区5:依赖药物,忽视生活干预。

实际上药物在降压治疗方案中,仅占到50%,而健康生活方式在稳压治疗中同样重要。

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6g以下,并增加钾的摄入,如通过香蕉、菠菜等获取;每周再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等;同时,做好减重,BMI每降低1kg/m²,可以使血压下降1mmHg。除此之外,还应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降压药疗效下降10%~20%,酒精的摄入量和血压呈正相关。

科学降压的原则

科学降压主要包括个体化用药、联合用药以及定期监测的三大原则。在个体化用药中,需根据血压的昼夜节律、并发症来选择药物。例如晨峰高血压患者宜晨起服药,夜间高血压患者需睡前加药;在联合用药中,如果患者单药控制不佳,可以联合不同机制药物共用,以提升达标率并减少副作用;而在定期监测中,建议患者每日早晚各测1次血压,并每半年进行1次动态血压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降压药是否终身服用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我们只有走出高血压的认知误区,并根据医生的指导制定个性化方案,才能更平稳地控制血压,降低高血压对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