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勇  单位: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9
530

当体检报告上出现“垂体瘤”三个字,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要开颅手术吗?”“风险大不大?”其实,垂体瘤的治疗并非只有手术这一条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优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需要结合肿瘤类型、大小、症状表现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今天就带大家了解这两种治疗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

认识垂体瘤:不同类型,不同“脾气”

垂体瘤是长在大脑底部垂体上的肿瘤,多数是良性的。虽然名字相同,但不同类型的垂体瘤对身体的影响差异很大,这也直接决定了治疗方式的选择。从功能上划分,垂体瘤可以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类。功能性垂体瘤会异常分泌激素,引发各种症状,比如泌乳素型垂体瘤会导致女性闭经、泌乳,男性性功能下降;生长激素型垂体瘤会让手脚、面容变大(肢端肥大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垂体瘤会造成满月脸、水牛背等。而无功能性垂体瘤一般不分泌过多激素,但随着肿瘤长大,会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头痛、视力下降等问题。

药物治疗:温和“驯服”肿瘤

药物治疗是很多垂体瘤患者的首选,尤其适用于泌乳素型垂体瘤。这类患者体内泌乳素水平过高,而溴隐亭、卡麦角林等药物就像精准的“调节器”,能与垂体瘤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抑制泌乳素分泌,让过高的激素水平降下来。随着泌乳素回归正常,女性的月经会逐渐恢复,泌乳现象消失;男性性功能也能得到改善。更惊喜的是,多数患者坚持服药一段时间后,肿瘤会慢慢缩小,甚至完全消失。

药物治疗的优势显而易见:不用开刀,风险小,对日常生活影响小,患者只需定期复查激素水平和肿瘤大小,调整药物剂量即可。但它也有局限性:一是并非所有垂体瘤都对药物敏感,除泌乳素型垂体瘤外,其他类型的肿瘤用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二是需要长期服药,一旦停药,泌乳素水平可能反弹,肿瘤也可能再次长大。

手术治疗:直接“消灭”病灶

当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者肿瘤“个头”太大、“脾气”太坏,手术治疗就成了重要选择。目前,大部分垂体瘤手术通过鼻腔进行,也就是经鼻蝶微创手术。医生从鼻孔进入,通过天然通道到达垂体,切除肿瘤。这种手术方式创伤小、恢复快,避免了传统开颅手术的大切口和高风险。

手术的优势在于能直接切除肿瘤,快速缓解肿瘤压迫造成的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对于无功能性垂体瘤和药物治疗无效的功能性垂体瘤效果显著。不过,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比如可能损伤垂体正常组织,影响激素分泌,导致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还可能出现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而且,部分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紧密,难以完全切除,术后有复发的可能。

治疗方式怎么选?看这几个关键因素

1.肿瘤类型:泌乳素型垂体瘤首选药物治疗;生长激素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等功能性垂体瘤,若药物控制不佳或肿瘤较大,考虑手术;无功能性垂体瘤,如果已经压迫周围组织,出现症状,手术切除是主要方法。

2.肿瘤大小和位置:较小的肿瘤,若药物治疗有效,可暂不手术;但肿瘤直径超过1厘米,或压迫视神经、海绵窦等重要结构,一般建议手术。

3.患者症状:如果闭经、泌乳、肢端肥大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且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应积极考虑手术;若患者年龄较大、身体不耐受手术,可先尝试药物保守治疗。

4.复发情况:对于术后复发的肿瘤,医生会根据复发程度、患者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是否再次手术或采用放射治疗。

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康复之路不能松懈

无论选择药物还是手术,治疗后的随访都至关重要。药物治疗者要定期复查泌乳素等激素水平,根据结果调整药量;手术患者出院后需注意鼻腔护理,避免感染,还要定期检查激素功能和肿瘤是否复发。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能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垂体瘤的治疗没有“标准答案”,药物和手术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了解不同治疗方式的特点,结合自身病情与医生建议,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记住,积极面对、科学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回归正常生活,重获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