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建敏  单位:成都市青白江区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17
110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虽然目前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日常护理,完全可以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与疾病“和平共处”。在家庭管理中,家庭氧疗和呼吸功能锻炼是两大核心措施。

家庭氧疗的科学指南

随着慢阻肺进展,患者可能出现长期缺氧,不仅导致胸闷、气短,还会损害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家庭氧疗能有效纠正缺氧,是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是否需要家庭氧疗?是否需要氧疗需由医生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严格判断。符合以下任一条件时应开始长期家庭氧疗——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PaO₂)≤55 mmHg或血氧饱和度(SaO₂)≤88%;PaO₂在55-60 mmHg或SaO₂=89%,且伴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水肿或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

注意:切勿自行判断或购氧。吸氧浓度和流量必须严格遵医嘱。

家庭氧疗有以下注意事项——

1.流量与时间需遵医嘱

流量(L/min):医生会指定氧流量(如1.5L/min或2L/min)。随意调高可能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尤其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风险更大;流量过低则无法纠正缺氧。

时间(h/天):每日需吸氧至少15小时以上,包括睡眠时段。研究显示,只有持续15小时以上的氧疗才能显著改善预后。应将其融入日常活动(如看书、休息时进行),而非仅气短时使用。

2.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

氧气助燃,吸氧时需远离明火(如香烟、燃气灶等)。

氧气瓶应直立放置,远离热源、电器及阳光直射,防止倾倒。

使用湿化瓶(添加蒸馏水)避免呼吸道干燥,每天换水,每周清洁消毒。

3.保持清洁与设备维护

吸氧前清洁鼻腔,确保气道通畅。

鼻导管每日清洗,每周更换;湿化瓶每周消毒;定期检查设备是否漏气。

居家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锻炼能增强肺功能、提升活动耐力,是主动管理疾病的重要方式。

核心锻炼是缩唇呼吸。目的是增加气道内压,防止小支气管塌陷,促进废气排出,减少肺内气体潴留。方法:用鼻缓慢吸气(默数1、2);缩唇如吹口哨状,缓慢呼气(默数1、2、3、4),呼气时间为吸气的2-3倍;呼气时避免用力,依靠肺和胸廓自然回缩。技巧:想象吹凉热茶,而非吹灭蜡烛。可在日常活动(如爬楼梯)气短时使用。

强化锻炼为腹式呼吸。目的:增强膈肌功能,提高呼吸效率,减少能量消耗。方法:屈膝躺卧,一手置胸,一手置腹;用鼻吸气,尽力鼓腹(胸部不动);缩唇呼气,腹部内收,可轻压腹部助膈肌上抬。每日练习2-3次,每次5-10分钟,熟练后可在坐、立及行走中应用。

综合训练为呼吸操。可结合肢体动作与日常活动,改善整体功能:吸气时双臂缓慢上举;呼气时双臂下放,身体微前倾;动作舒缓,配合呼吸节奏。

促进排痰为有效咳嗽。因为痰液滞留会加重呼吸困难,需掌握有效排痰技巧——传统方法:深慢吸气后屏气2-3秒,然后短促咳嗽2-3次,收缩腹肌发力;哈气技术(省力法):深吸气后张口,用腹肌和膈肌发力发出“哈—”声,将深部痰液“哈”至咽喉再轻咳吐出。

结语:耐心与坚持是关键

与慢阻肺共处是一场马拉松。家庭氧疗和呼吸锻炼贵在坚持,需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习惯。请牢记,您并非孤军奋战:定期与医生沟通,反馈管理中的问题,获取个体化指导。通过医患协作与科学管理,您一定能提升生活质量,自由呼吸,享受美好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