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支气管炎,俗称“老慢支”,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且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为主要特征。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人群老慢支的患病率高达13%,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更令人困扰的是,老慢支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疾病。那么,面对老慢支反复发作,我们该如何应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或许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老慢支反复发作的原因
老慢支反复发作,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从西医角度来看,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的侵袭,会引发呼吸道炎症,导致老慢支急性发作。此外,吸烟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香烟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削弱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感染概率。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等环境因素,以及过敏、气候变化等,也都可能刺激呼吸道,诱发病情反复发作。
从中医理论分析,老慢支反复发作主要与正气亏虚、痰浊内蕴有关。肺主气,司呼吸,若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外邪易乘虚而入;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常,聚湿生痰;肾主纳气,肾虚则摄纳无权,导致呼吸功能失调。此外,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也会影响脏腑功能,加重病情。
西医治疗: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
西医在老慢支的治疗中,主要以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为目标。在急性发作期,根据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细菌感染,常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支原体感染则选用阿奇霉素等。同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氨茶碱等,缓解喘息症状;应用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祛痰药物,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稳定期,西医强调戒烟,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颗粒。对于病情较重、肺功能下降明显的患者,可长期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此外,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也有助于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
中医治疗:扶正固本,调理脏腑
中医治疗老慢支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扶正固本、调理脏腑功能,达到减少发作、改善症状的目的。在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证型进行治疗。如风寒犯肺证,治以宣肺散寒、化痰止咳;风热犯肺证,治以清热解表、止咳平喘。
在稳定期,中医以扶正为主,调理肺、脾、肾三脏功能。肺气虚者,常用玉屏风散补肺固表;脾气虚者,选用六君子汤健脾化痰;肾气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补肾纳气。此外,中医还有许多特色疗法,如穴位贴敷,在三伏天或三九天,将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等药物制成膏药,贴敷于肺俞、定喘、膻中等穴位,起到温肺散寒、止咳平喘的作用;针灸治疗,通过针刺或艾灸相应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疫力。
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效果更佳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慢支,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取长补短。在急性发作期,西医的抗感染、止咳平喘等治疗可快速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同时配合中医辨证用药,既能增强抗感染效果,又能减轻西药的副作用。一些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
在稳定期,西医的药物维持治疗和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急性发作;中医的扶正固本治疗,能从根本上调理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中西医结合,不仅能减少老慢支的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还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日常护理:预防发作的关键
除了积极治疗,日常护理对于预防老慢支反复发作也至关重要。患者应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在寒冷季节或空气污染严重时,尽量减少外出。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肺功能。此外,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病情恢复也有积极作用。
老慢支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科学的日常护理,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反复发作,让患者呼吸更轻松,生活更健康。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受老慢支困扰,不妨尝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相信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