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丽群  单位:太和县人民医院 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953

“我咳嗽好多年了,没事。”“我爸年轻时也咳,最后不也活到八十多嘛?”“咳嗽不是抽烟抽出来的吗?戒了就好了。”你身边是否也听过这样的话?甚至你自己就是这些话的“主角”?如果你总是轻描淡写地面对多年不愈的咳嗽,甚至对气短、痰多、喘不上气这些表现见怪不怪,那可得小心了——你可能正在被一种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疾病悄悄盯上,而且你还浑然不觉。

在我国,慢阻肺是导致老年人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像一个沉默的“呼吸杀手”,发作缓慢,却后果严重,最关键的是——很多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本文就带你走出“多年咳嗽无大碍”的误区,从生活的角度理解慢阻肺,提醒你别拿“习惯了”当借口,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一、咳嗽咳痰成“常态”?可能是身体在发出警告生活中,有一类人被称作“老咳嗽”,每年换季必咳,冬天更厉害,早上一起床,咳一阵浓痰,吐了才舒服;爬楼梯时容易气喘吁吁,甚至感冒一拖就是半个月。问起他们为什么不去医院,他们往往会说:“咳习惯了”“我年轻时干活落下的病根儿”“抽烟抽多了,痰多正常”。

然而,这些恰恰是慢阻肺的典型表现。慢阻肺最早的症状,就是早期反复的慢性咳嗽、咳痰,尤其是清晨或者吸烟后更明显。随着时间推移,咳嗽更频繁,痰液增多,接着出现气短,尤其在活动后容易喘不上气。到了一定阶段,哪怕不干体力活,只是平地走路也气喘吁吁,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很多人将这些归咎于“年纪大了”“肺功能下降正常”,但实际上,这很可能就是慢阻肺进展的信号。慢阻肺不是感冒,也不是简单的支气管炎,它是一种进行性的肺部疾病,一旦确诊,肺功能的下降是不可逆的。

二、慢阻肺为何容易被忽视?它“太像别的小毛病”了慢阻肺的“隐蔽性”是让它被忽视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它进展缓慢,早期不明显;另一方面,它的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其他“小病”。比如:被当成“老毛病的支气管炎”反复拖延;咳嗽被归咎于“吸烟”或“雾霾”,没有重视;气短被以为是“体力不好”“缺锻炼”;一感冒就重,误以为是“免疫力差”;活动后喘不过气,被认为是“心脏不行了”。

就这样,很多慢阻肺患者在早期完全忽视了这些症状,等到发现“怎么总喘不上气”“怎么做什么都吃力”时,再去检查,往往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

三、谁容易被慢阻肺盯上?这些高危人群要特别留心慢阻肺不是“老年病”,也不是“城市病”,它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年龄段的人身上,只是随着年龄增长,风险更高。以下几类人属于慢阻肺的高风险人群,尤其需要警惕:

长期吸烟者:烟草对肺部的伤害是长期累积的。长期接触粉尘、油烟、化学刺激的人群:比如矿工、装修工、厨师、汽修工等职业人群,工作中常接触有害气体或颗粒物。

反复呼吸道感染史者:小时候常感冒、咳嗽、肺炎的人,成年后气道抵抗力也可能差。

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如果你住在靠近工厂、交通繁忙的区域,空气中颗粒物浓度高,也会增加慢阻肺的风险。

有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等症状的人:即使没有吸烟史,也可能是“非典型”的慢阻肺患者。

如果你的家人属于以上几类,就要尽早观察和预防。

四、慢阻肺能治好吗?别再寄望“药到病除”,重点是控制慢阻肺目前仍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肺部疾病。简单来说,一旦确诊,就说明肺功能已经出现了损伤,这部分损伤是难以恢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药可救。关键是,越早干预,越能控制病情进展。

很多患者有一个误区,觉得“我喘得厉害,就吃点药,喘轻了就不吃”。其实,慢阻肺的治疗目标不是“缓解一时症状”,而是“长期控制、减缓进展、减少急性加重”,更重要的是提升生活质量。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也不能“彻底根治”,但管理得好的人能正常生活、工作,甚至旅游、养老,慢阻肺也一样。

日常生活中,有几点非常关键:

戒烟:这是目前被证实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规律用药:医生可能会开具吸入类药物,帮助舒张气道、减少炎症,长期使用能有效延缓肺功能下降。

预防感染: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能减少因感冒导致的急性加重。

适度运动:慢阻肺患者并不是不能运动,相反,科学锻炼可以增强肺功能和体力,但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控制体重和营养:过瘦和营养不良会削弱呼吸肌功能,合理饮食有助于保持身体抗病能力。

管理慢阻肺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坚持下来,才能真正把这位“沉默的杀手”关进笼子里。

五、别再“习惯”咳嗽,让健康从警觉开始“咳嗽咳了几十年,也没啥事。”生活中太多人将咳嗽当作小毛病,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却不知道,咳嗽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问题。

也许你已经上了年纪,也许你只是个爱抽烟的中年人,也许你是个年轻但经常接触厨房油烟的人——请不要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不妨花一点时间,给自己的肺做一次“体检”。一份肺功能检查,可能帮你提前十年发现风险,也可能帮你减少无数次的喘息与困扰。

慢阻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一再用“习惯了”来安慰自己,一再错过了早发现、早管理的机会。等到那时才后悔没在“习惯咳嗽”的那几年多上点心。

结语:和咳嗽告别,不只是为了舒服一点,而是为了呼吸得更久一点

很多时候,我们忽视身体的“微弱抗议”,是因为它来得不够猛烈。但慢阻肺从不敲锣打鼓,它总是静悄悄地,一点一点吞食你曾经顺畅的呼吸。如果你已经咳了很久、痰特别多、气也容易短,不要再当“老毛病”看待。健康的呼吸从来不是理所当然,一口顺畅的气息背后,是你对身体的细心呵护。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