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倩  单位:三台县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5
26

作息管理:给亢进的身体“减速”

甲亢患者的新陈代谢速度比常人快30%~50%,身体如同持续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容易出现疲劳却难以深度休息的矛盾。规律且高质量的作息是给身体“减速”的关键:

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兴奋中枢神经,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浅。建议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避免蓝光刺激;卧室温度控制在20~22℃,使用遮光窗帘营造黑暗环境;可尝试睡前喝温牛奶或听白噪音,帮助放松神经。若夜间频繁惊醒,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助眠药物,避免长期睡眠不足加重焦虑情绪。

避免过度劳累。甲亢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增加,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体力劳动可能诱发心悸、胸闷。日常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优先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每周3~4次。工作中注意定时休息,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避免久坐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拒绝熬夜和昼夜颠倒。夜间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时段,熬夜会打乱内分泌节律,加重激素紊乱。即使因工作需要晚睡,也应保持固定的起床时间,周末补觉不宜超过1小时,逐步建立规律的生物钟。

饮食调节:给甲状腺“精准补给”

甲亢患者的饮食需兼顾“控碘”和“补营养”,既要减少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又要弥补高代谢带来的营养消耗:

严格控制碘摄入。海带、紫菜等海藻类含碘量极高(每100克海带含碘约1100微克),甲亢患者需完全避免;海鱼、海虾等海产品可少量食用(每周不超过1次);日常烹饪选择无碘盐,购买包装食品时注意查看配料表,避免含碘添加剂(如碘酸钾)。

高蛋白高能量饮食。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加速蛋白质分解,患者需每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瘦肉、鱼类、豆制品等,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1.5~2克蛋白质(例如60公斤患者每天需90~120克)。同时适当提高主食比例,选择米饭、面条、杂粮等,保证每日热量摄入比常人高出30%左右,避免体重过度下降。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多汗会导致钾、钙等矿物质流失,可多吃香蕉、橙子(补钾)、牛奶、豆制品(补钙);B族维生素能缓解神经兴奋,可适当摄入瘦肉、坚果、绿叶蔬菜;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新鲜水果(如苹果、草莓)是理想来源。

环境优化:减少刺激源的“隐形伤害”

甲亢患者的神经系统敏感脆弱,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刺激可能加重症状,需从居家到工作环境进行全方位调整:

避免强光和噪音污染。强光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慌、烦躁;长期处于噪音环境(超过60分贝)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情绪焦虑。卧室选择遮光窗帘,工作学习时使用柔和的室内灯光;居住在临街房间可安装隔音窗,使用白噪音机掩盖外界杂音;尽量避免去KTV、商场等嘈杂场所。

远离电磁辐射。虽然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表明电磁辐射会加重甲亢,但甲状腺对辐射较为敏感,患者应减少近距离、长时间接触辐射源,如使用手机时避免贴紧颈部,微波炉运行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每年体检避免频繁做CT等辐射性检查。

保持空气流通和适宜温湿度。甲亢患者怕热多汗,室温建议控制在24-26℃,夏季使用空调时避免直吹身体;空气干燥时使用加湿器,湿度保持在50%-60%,减少皮肤干燥引起的瘙痒不适;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感染可能诱发甲亢危象)。

情绪管理:给心灵“降温”

甲亢会导致情绪易激动、焦虑、易怒,而不良情绪又会反过来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形成恶性循环。情绪管理需从“觉察”和“疏导”两方面入手:

学会识别情绪信号。当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想发脾气时,及时提醒自己“这是疾病导致的生理反应”,通过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平复情绪,每天练习3次,每次5分钟,能有效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建立情绪宣泄渠道。与家人朋友沟通病情带来的困扰,获得理解和支持;通过写日记记录情绪变化,梳理内心想法;培养绘画、书法等能让人专注的爱好,转移对身体不适的过度关注。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低落、失眠、兴趣减退,需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必要时配合抗焦虑药物治疗。

甲亢的管理如同一场“综合战役”,药物治疗是“主力军”,而生活细节的调整则是不可或缺的“辅助部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