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现代医学中,阑尾炎是急腹症中很常见的一种。很多人或许都知道“阑尾炎需要做手术”,但是为什么医生们总是强调要尽早处理呢?这不是一种“过度紧张”的态度,而是在医学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阑尾炎看起来是小病,但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危及生命的疾病,手术时机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治疗的效果。
阑尾炎是怎样发生的
阑尾像一条小“盲管”连在大肠上,看上去很不起眼,可偏偏它很容易出问题。当阑尾开口被食物残渣、粪石或者淋巴组织堵塞时,腔内分泌物就排不出去,从而产生炎症。炎症一经产生,阑尾腔内压力升高,血流受阻,细菌大量繁殖,局部组织逐渐坏死。
这个过程不会特别“温柔”,会迅速发展。早期的阑尾炎,单纯性炎症,切除容易,病人也容易恢复。如果拖延的时间过长,会导致阑尾壁的整个壁层发生炎症,甚至引起阑尾穿孔,导致脓液流入腹腔,从而引发腹膜炎。这个时候的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恢复的时间也会长一些。
为何“早”是关键
阑尾炎从炎症开始到穿孔,往往只有短短几小时。很多临床经验证明,24小时内做手术能把风险降低到最小。为什么这样强调“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原因:
一是避免病情加重。
阑尾炎早期就是局部炎症,这个时候如果切了,就等于是在摇篮里就把它给扼杀了。手术过程非常简洁明了,术后仅需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患者很快就能下床活动。相反,如果等到穿孔,病人就要在腹腔内反复冲洗,甚至放置引流管,恢复期要延长好几倍。
二是减少并发症风险。
拖延治疗最常见的后果就是腹膜炎。腹膜是包绕整个腹腔的薄膜,一旦脓液污染,炎症就会很快扩散。此时手术不再只是“单纯的阑尾切除”,而是一场与感染作斗争的硬仗。术后可能还会遇到肠粘连、切口感染等情况,甚至出现败血症。
三是减轻身体负担。
早期阑尾炎的手术创伤小,恢复也快。对年轻人来说,几天后就可以恢复工作、学习;而老人、小孩早做手术可以避免在身体虚弱的时候被进一步消耗。与其冒着高风险做大型手术,不如趁病情还轻的时候赶快治疗。
医生如何判断时机
很多人会问:是不是一旦怀疑阑尾炎就要马上手术?其实医生会综合症状、体征、检查结果来判断。早期的阑尾炎表现得不典型的时候,医生会建议患者观察一到数小时,并结合血液检查和影像学结果来明确诊断。
一经确定后,时间越早越好。在现代医疗条件下,阑尾炎大多采用微创腹腔镜手术,创口小、恢复快。这种做法更加突出“早”的优势:病情较轻的时候做,手术难度小,病人几乎没有什么负担;若病情发展严重了,即便用腹腔镜,也可能会因为感染面积大而不得不转成开放手术,创伤大。
为何有人仍犹豫
现实中,有些人出现了腹痛之后,觉得只是“吃坏肚子”,忍一忍就过去了。有的人怕手术,拖着不愿意去医院看病。也有人听说阑尾炎自己会好的,抱着侥幸心理。事实上,一部分轻度阑尾炎会暂时缓解,但危险性较大,如果复发或者恶化,反而更危险。
医学统计上延误手术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并不罕见。阑尾穿孔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明显高于早期处理。换句话说,提前一步,可能就是轻松地康复;再拖一步,可能就变成一场与感染及并发症斗争的艰苦战斗。
总之,阑尾炎手术不算复杂,但时机选择关乎安全性和预后。越早干预,就越能防止炎症扩散,产生并发症,让病人早日恢复到正常生活。
对于阑尾炎来说,争取时间,也就是争取健康。早一步选择手术,就意味着少一步风险。别让拖延成为病情恶化的推手。在关键时刻,及时行动,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