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玉兰  单位: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06-27
604

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据统计,30岁以上女性约20%患有子宫肌瘤。然而,许多女性一听到“肌瘤”二字便心生恐惧,担心它会恶变或影响生育。事实上,子宫肌瘤大多是良性肿瘤,只要科学认知、正确应对,就能将其对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了解子宫肌瘤。

一、认识子宫肌瘤:它究竟是什么?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因其主要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又被称为子宫平滑肌瘤。它的发生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密切相关,生育年龄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是子宫肌瘤的高发人群;而绝经后,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肌瘤通常会逐渐萎缩。

根据肌瘤生长的位置,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生长在子宫肌层内,最为常见;浆膜下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出于子宫表面;黏膜下肌瘤则向子宫黏膜方向生长,凸向宫腔。不同类型的肌瘤,对身体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二、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

并非所有子宫肌瘤患者都会出现明显症状,很多人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当肌瘤增大或位置特殊时,才会出现一系列症状。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是常见表现,这是因为黏膜下肌瘤或较大的肌壁间肌瘤使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从而导致月经改变。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痛、腰酸,当肌瘤发生变性(如红色样变)或蒂扭转时,腹痛会加剧。此外,肌瘤压迫周围组织,可能引起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便秘等症状;若肌瘤影响受精卵着床,还可能导致不孕或流产。

三、科学诊断:及时发现是关键

如果女性出现月经异常、腹痛等疑似子宫肌瘤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进行妇科检查,通过触诊初步判断子宫大小、形态及有无肿物。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重要手段,它能清晰显示肌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及内部回声,准确率较高。此外,磁共振成像(MRI)、宫腔镜检查等也可辅助诊断,帮助医生更全面了解肌瘤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四、子宫肌瘤的治疗:因人而异的选择

1.观察等待

对于肌瘤较小、无症状或接近绝经期的患者,一般建议定期复查,观察肌瘤变化。因为绝经后肌瘤多会自行萎缩,只要肌瘤不引起明显不适,可不进行特殊治疗。复查频率通常为每3-6个月一次,通过超声检查监测肌瘤大小、位置等变化。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常用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米非司酮等。GnRHa可降低雌激素水平,使肌瘤缩小,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潮热、骨质疏松等副作用;米非司酮能对抗孕激素,抑制肌瘤生长。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控制肌瘤发展,无法根治肌瘤。

3.手术治疗

当肌瘤体积较大(如直径超过5厘米)、症状明显(如月经过多导致贫血)、压迫周围组织、怀疑恶变或影响生育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多种,包括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保留子宫,适合有生育需求或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子宫切除术则适用于肌瘤多发、无生育需求或怀疑恶变的患者。此外,近年来兴起的微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成为很多患者的首选。

4.非侵入性治疗

除了传统治疗方式,还有高强度聚焦超声、子宫动脉栓塞术等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高强度聚焦超声通过超声波产生的热能,使肌瘤组织坏死;子宫动脉栓塞术则是通过栓塞肌瘤的供血动脉,使肌瘤缺血萎缩。这些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也有一定的适应症和局限性。

五、预防子宫肌瘤:从生活细节做起

虽然子宫肌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其发生风险。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因为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雌激素水平。此外,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子宫肌瘤,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子宫肌瘤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既不盲目恐慌,也不忽视大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就能与它“和平共处”,守护女性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