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谈癌色变的今天,肝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对于肝癌的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但很多患者和家属对其存在诸多误解。本文将深入介绍肝癌介入治疗,帮助大家走出误区。
一、肝癌介入治疗是什么
肝癌介入治疗全称为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是一种微创手术。它主要是在影像设备(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的引导下,通过穿刺股动脉等途径,将特制的导管插入到肝脏肿瘤的供血动脉。然后,向肿瘤供血动脉内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和杀死癌细胞;栓塞剂则堵塞肿瘤的供血血管,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使肿瘤细胞缺血坏死。这种局部治疗方式,既提高了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增强了抗癌效果,又减少了化疗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二、常见治疗误区及解析
1. 误区一:介入治疗不如手术切除好
许多人认为手术切除能直接把肿瘤拿掉,肯定比介入治疗更有效。实际上,肝癌治疗方式的选择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如果身体状况良好,肿瘤单发且位置合适,手术切除可能是首选。但临床上,很多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肿瘤多发、侵犯血管或患者身体无法耐受手术,此时介入治疗就凸显出优势。介入治疗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相对较低,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而且,介入治疗后部分患者肿瘤缩小,还可能获得二期手术切除的机会。
2. 误区二:介入治疗一次就能根治
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侵袭性和转移性,介入治疗虽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很难通过一次治疗就将所有癌细胞彻底消灭。因为肝癌的血供复杂,可能存在一些侧支循环供血,一次介入治疗无法完全阻断所有肿瘤供血。此外,肝癌组织周边还可能存在一些微小癌灶,在介入治疗中难以完全覆盖。所以,通常需要多次介入治疗,每次治疗间隔1 - 2个月,具体次数根据患者病情和肿瘤反应而定,一般需要3 - 5次甚至更多。
3. 误区三:介入治疗副作用很大
任何治疗手段都可能有副作用,介入治疗也不例外,但患者不必过于恐惧。介入治疗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发热、肝区疼痛等。恶心、呕吐主要是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引起,一般在治疗后1 - 3天内出现,通过使用止吐药物可有效缓解;发热多是由于肿瘤坏死吸收导致,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8.5℃,持续3 - 5天,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肝区疼痛是因为栓塞后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刺激肝包膜,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多数患者可忍受,必要时可用止痛药物。这些副作用大多是暂时的,随着身体恢复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与传统全身化疗相比,介入治疗的副作用总体较轻,患者基本能耐受。
4. 误区四:做完介入治疗就万事大吉
介入治疗后,患者仍需密切随访和综合治疗。虽然介入治疗能使肿瘤缩小,但不能排除癌细胞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甲胎蛋白(AFP)、肝脏超声、CT或MRI等检查,监测肿瘤变化。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戒酒、保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等,增强身体免疫力。部分患者还可能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进一步控制肿瘤发展,提高治疗效果。
三、介入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 穿刺部位护理:介入治疗后,穿刺部位需加压包扎,患者应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6 - 8小时,避免弯曲,防止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形成。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 饮食调整:术后患者消化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宜先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如米粥、面条等。逐渐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多吃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
3. 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术后1 - 2天内应卧床休息,之后可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劳累过度,影响身体恢复。
肝癌介入治疗为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我们要正确认识它,避免陷入治疗误区。患者和家属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治疗方案的利弊,积极配合治疗和后续随访,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治疗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