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癌症治疗的领域,放疗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措施,但对于大众而言,又格外陌生,时常被人们所误解。多数患者和家属一旦听到放疗,就会不自觉产生恐惧与担忧。在心理状况存在异常时,也可能会对生理指标产生干扰。在这种状况下,放疗的效果也会受到限制。为了让大众更好地了解放疗,本文通过原理、历程、类型和操作等几方面来揭开放疗的神秘面纱,缓解人们的焦虑。
放疗是什么?
放疗实则是肿瘤放射治疗的简称,即利用高能射线(X线、γ射线等)来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的一种局部治疗措施。这种治疗方案,是以射线对细胞内DNA的损伤作用为前提。肿瘤细胞相较于正常细胞而言,对于射线的敏感性更强,且修复能力较弱。通过影像学检查,对肿瘤部位进行精准确定,再将射线聚焦于病灶上,以最大程度地破坏肿瘤细胞,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以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治疗措施,既可以单独实施,又可以与手术、化疗等联合应用,以保证对癌细胞的消灭,优化治疗效果。在实践中,对于一些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后,予以放疗来进行癌细胞清除,可降低复发的风险。再者,对于一些晚期病变患者,且无法进行局部切除,放疗的运用可以对肿瘤生长进行控制,达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
放疗是怎么被发现的?
回顾医疗发展史,放疗可以回溯到一百多年前。最初的放疗技术相对简陋,射线能量也低,精准性不足。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对正常细胞产生损伤,既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又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的放疗技术已经颇为成熟,且临床运用率较高。在常规放疗之上,又衍生出了诸多新型措施,例如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这就使得放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极大的优化。这类措施,在使得肿瘤得到高剂量照射的同时,又可以更好地保护周围的正常细胞,兼顾了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对于癌症患者而言,这是极大的福音。
常见的放疗类型有哪些?
1.外照射放疗。这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放疗方式。在操作中,患者躺在治疗床上,放疗设备发出的射线,从体外聚焦于肿瘤部位,达到照射的目的。整个过程从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且基本上无痛感。一般需要连续进行多次,一个疗程或需要持续数周。乳腺癌患者为外照射放疗的典型运用群体,其照射部位为乳腺和周围的淋巴引流区域。
2.内照射放疗。这又被称为近距离放疗。在操作中,需要将放射源密封,直接放置于肿瘤内部或者肿瘤附近,再实施照射。临床宫颈癌患者,多会选取这样的放疗形式。其操作的优势在于,可对肿瘤给予足量的照射剂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辐射。
3.立体定向放疗。这是一种在短时间内给予肿瘤极高剂量的照射方式,必须要以精准的定位和聚焦技术来作为保证。一般来说,多适用于体积较小、形状较为规则的肿瘤。
放疗的适用与注意事项
放疗作为一种癌细胞消灭途径,临床使用率逐渐提高,在适用性上,也有所增强,几乎涵盖了全身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在不同的癌症病变中,其产生的作用也会存在差异。例如对于鼻咽癌、口腔癌、喉癌等,放疗既可以是主要治疗手段也可以是辅助治疗措施;而在肝癌、胰腺癌等病变中,以优化局部控制率和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为主要目的。由此可见,放疗的适用范围很广泛。这也就使得临床放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数量增加。
多数患者很容易出现皮肤反应,以局部存在红斑、色素沉着、干燥、瘙痒等为主,严重时,还可能会有感染、破溃等现象。无论是哪一种,一旦发现,必须要加以重视。通常,对于轻度反应,可采取皮肤清洁、保持干燥、避免摩擦和抓挠等处理手段,适当选用温和的皮肤护理产品,达到改善的目的;但若是皮肤出现破溃,要及时就医,予以抗感染等相应处理。此外,口腔黏膜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其处理措施更为复杂,包括饮食选择、抗生素用药、止痛用药等。
除此之外,也有患者会出现全身反应,以乏力、食欲欠佳、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多种形式为主。这些都要以日常生活干预来进行调节。若是存在骨髓抑制,还需要复查血常规,适当使用能提升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药物。
无论如何,放疗都是癌症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治疗中或许会出现不良反应,但随着技术的优化和认知的深入,临床也会有更好地应对策略。患者需要与医护人员加强沟通、积极配合,以缓解因此带来的焦虑,在与癌症的抗争中取得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