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瘫,又称半身不遂。它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多由脑部病变损伤神经系统所致,常见的原因包括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部创伤,如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部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随着肿瘤体积增大,会压迫周围脑组织;脑部感染,如脑炎、脑脓肿;先天性脑部发育异常,如脑血管畸形、脑穿通畸形等。偏瘫患者的上肢康复尤其重要,但恢复往往较慢,是目前康复领域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常常容易因肌肉痉挛、关节僵硬导致“挎篮手”或“肩手综合征”,严重影响上肢功能。
一、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具体表现
1. 运动功能障碍:上肢伸屈活动受限,难以完成如抬手、屈肘、伸肘、外展、内收等动作。手指抓握困难,无法正常抓取、捏取、释放物体,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穿衣、进食、写字等操作。
2. 感觉功能障碍:上肢可能出现感觉缺失,常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麻木,伴有患侧疼痛,阵发性加剧,向肢体远端放射,同时可能出现对痛觉、触觉、温度觉等感知能力下降,对冷热、疼痛刺激反应迟钝,容易在不经意间受伤。
3. 协调性差:上肢各关节之间的协调运动能力下降,难以完成如用勺子舀食物、系扣子等需要手眼协调和上肢精细运动的动作。
4. 肌张力异常: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导致上肢肌肉僵硬,活动时阻力增大;也可能出现肌张力降低,表现为上肢肌肉松弛,无法维持正常的姿势和运动。
二、偏瘫患者可以通过哪些居家训练来促进上肢康复
预防关节僵硬和疼痛
正确的体位摆放:坐位时患侧手臂放在桌子上,用枕头支撑,避免肢体下垂导致肩痛;仰卧位时患侧肩下垫小枕头,肩往外侧稍打开,手臂伸直,手心向上;侧卧位患侧在上时,放置于胸前枕头上,手臂前伸,肘、腕伸直,避免手腕悬空;侧卧位患侧在下时,放在枕头上,肩向前伸展,肘、腕伸直,手心朝上,避免手腕悬空。
被动活动(家属辅助)
1. 肩关节:家属一手扶肩,一手托肘,缓慢做上举、外展动作。
2. 肘关节:家属一手扶上臂,一手推动前臂来回缓慢活动肘部。
3. 腕关节:家属一手扶手臂远端,一手推动手部来回缓慢活动腕部。
4. 手指关节:家属逐个掰开手指,再轻轻握拳,防止手部畸形。
诱发主动运动的小技巧
1. 健侧带动患侧活动
(1)双手交叉上举:健手握住患手,十指交叉,缓慢举过头顶,过程中患侧尽量出力跟随做动作。
(2)推滚筒、矿泉水瓶训练:用健手推动患手下的滚筒或矿泉水瓶,促进患侧参与。
2. 减少阻力类活动
(1)桌面滑移:患手放在光滑桌面上(垫毛巾减少摩擦),尝试向前后左右滑动。
(2)悬挂训练:用毛巾吊住患侧手腕,做缓慢小幅度摆动,注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3. 手抓握与放松活动
(1)从粗大到精细的活动,如抓毛巾卷、捏橡皮泥、捡黄豆、捡硬币。
(2)开关灯练习:反复按开关,训练手指协调。
(3)弹力带辅助:将弹力带绑在桌腿上,患手拉住做“勾手”动作。
三、偏瘫患者居家康复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
方案循序渐进: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开始时训练的强度和难度要适中,随着患者身体状况的逐渐改善,再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不要急于求成,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受伤。
强调动作规范:训练时要确保动作的规范性,避免错误的动作和姿势导致跌倒、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
注意疼痛反应:在训练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疼痛或不适,应停止训练,并及时向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咨询,若是由于训练强度过大、动作不正确或患者身体状况不佳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重视心理支持:家属需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设定训练小目标以增强自信心,必要时结合音乐、娱乐活动缓解焦虑情绪,要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康复氛围。
注重生活规律:饮食上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多吃蔬菜、全谷物,戒烟戒酒;作息上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