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燕玲  单位:鹤山市雅瑶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13477

高血压作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防治工作力度,以高危人群为重点推进健康管理,使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持续提高。然而,很多人对高血压的了解仍不够全面。为帮助大家准确、清晰地认识高血压,下面将围绕高血压的认知、其症状和危害以及长期管理需求等相关知识进行阐述。

一、高血压的基本认知

1.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具体诊断标准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血压占比超90%,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继发性高血压则由其他明确疾病引发。

2.高血压的常见误解

有人认为单次血压高就是高血压,这是因为缺乏对诊断标准的了解,实际上需非同日三次测量异常才能确诊;也有人认为“没有不适就不用治疗”,这是典型的认知误区。高血压的症状复杂多样,且与疾病阶段密切相关;有些高血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血压恢复正常后自行停药,认为“病已治好”。实际上,高血压是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控制。

3.高血压的症状表现

(1)早期症状:可能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如头晕、头痛(尤其是后脑勺胀痛)、耳鸣、视物模糊、心悸、胸闷、乏力等。

(2)较重症状:可出现视物模糊加重、鼻出血、胸闷气短、心绞痛、四肢麻木、多尿等。

特别提醒:症状轻重和血压高低不成正比。曾有患者血压高达180/110mmHg却毫无感觉,直到突发脑出血才被发现,这也是定期测血压的重要性所在。

4.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的危害是全身性的,就像持续高压的水管会加速老化:

(1)心脏损害:长期高压导致心脏“超负荷工作”,易引发心肌肥厚、冠心病,甚至心力衰竭。

(2)大脑损害:是中风的“头号推手”,高血压患者中风风险是正常人的4-6倍。

(3)肾脏损害:像“过滤器”被长期高压损伤,可能慢慢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4)眼睛损害:眼底血管脆弱,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可能失明。

(5)其他并发症:动脉瘤与主动脉夹层的风险增加;与肥胖、糖尿病、高血脂并存时,加重血管损伤。

二、何时启动药物治疗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

1. 首选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单纯性轻度高血压(无合并症)患者,首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经4~12周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仍未达标,则考虑启动药物治疗。

2. 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符合以下任一条件:

 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仍≥140/90mmHg;

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且血压≥130/80mmHg;

确诊心血管疾病或靶器官损害。

三、终身管理:避开五大致命误区

1.“无症状就停药”:擅自停药致血压反复波动,加速血管损伤。

2.“保健品替代药物”:任何“天然保健品”均无法替代药物治疗。

3.“新贵药优于老药”:降压效果取决于机制匹配度,而非价格。

4.“服药后立即测压”:正确时机是服药前晨起测基础值,服药后2小时测稳态值。

5.“血压正常即治愈”:原发性高血压需终身管理,达标是控制而非根治。

特别提醒:老年患者降压需“慢”字当先!初始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引发跌倒。

健康小贴士:家庭血压监测标准

选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日固定时间测量。

理想目标:普通患者<140/90mmHg

严格标准:糖尿病/肾病者<130/80mmHg

记录1周完整数据,复诊时带给医生作为调药依据。

总结

高血压防控是一场终身“马拉松”。了解疾病本质,破除认知误区,把握治疗时机,方能将“无声的杀手”转化为可控的慢性病。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键。患者应与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方案,平衡降压效果与药物安全性,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记住:控制血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