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永辉  单位:康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21
397

结核潜伏感染是体内存在休眠结核菌但未发病的状态,虽无症状也不传染,却有在免疫力下降时激活成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因此,是否需要吃药不能一概而论,需结合个人情况判断。

什么是结核潜伏感染

结核潜伏感染就是人体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细菌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引发结核病。此时,感染者不会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比如咳嗽、低热、乏力等,身体也不会受到明显损害,更不会将细菌传染给他人。结核分枝杆菌进入人体后,若人体免疫系统足够强大,能压制细菌使其无法大量繁殖、活跃致病,就会形成潜伏感染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持续多年,甚至终身不发病,但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休眠”的细菌可能被激活,进而发展成有症状、具传染性的活动性结核病。

如何发现它

目前,结核潜伏感染主要通过两类方法筛查检测。一类是结核菌素试验,也叫PPD试验,通过在手臂注射少量结核菌素,48-72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反应,若出现红肿硬结,需结合硬结大小和个人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潜伏感染。另一类是γ-干扰素释放试验,通过抽取血液检测,观察血液中免疫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这类检测不受卡介苗接种影响,准确性较高。此外,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密切接触过结核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等,医生还可能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排除活动性结核病,进一步确认潜伏感染情况。

结核潜伏感染需要治疗吗

预防性治疗是关键:结核潜伏感染是否需要治疗,核心原则是结合个体风险评估,对高风险人群开展预防性治疗。由于潜伏感染状态下细菌可能在免疫力下降时激活,而预防性治疗能通过规范用药清除体内休眠细菌,避免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对于普通低风险人群,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随访观察,监测身体状况;但对于高危人群,预防性治疗是降低发病风险的关键措施,能有效减少个体健康损害和疾病传播风险,因此这类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接受治疗。

哪些人是治疗的重点人群:结核潜伏感染治疗的重点人群,是未来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风险高的群体。首先是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家庭成员、同宿舍或同班级的密切接触者,他们感染后细菌激活概率高;其次是感染艾滋病病毒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糖尿病控制不佳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其免疫系统难以压制细菌,易出现细菌激活;此外,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等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也属于治疗重点人群,这类人群需在医生评估后,尽早开展规范的预防性治疗。

如何治疗

治疗前的必要评估:确保用药安全

在开始结核潜伏感染治疗前,必须进行全面评估,核心是排除活动性结核病,并判断患者身体状况是否适合用药,以确保治疗安全。评估项目主要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 X 光或 CT),排查肺部是否有结核病变;还需进行肝肾功能检查,因为治疗药物可能对肝肾有一定影响,需确认肝肾功能正常才能用药;此外,医生会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以及是否正在服用其他药物,避免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还会增加针对性评估项目,确保治疗方案适配个体情况。

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规律服药与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首要注意规律服药,需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剂量和时间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否则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增加细菌耐药风险。同时要定期复查,复查项目包括肝肾功能检查,监测药物对肝肾的影响,若出现异常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部分患者还需根据情况进行胸部检查,确认肺部无异常变化。此外,治疗期间若出现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黄疸(皮肤或眼睛发黄)等,需立即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与药物相关并进行处理,确保治疗安全推进。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