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作为微创外科领域的代表性技术,通过腔镜系统与特殊器械的配合,实现了对直肠及周围组织的精准切除。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但手术的成功离不开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的精细化护理。本文将从护理操作的角度,系统阐述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要点。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患者以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接受手术。首先需完成全面评估,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胸部X线、心电图等基础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影像学检查如CT、MRI可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肠道准备是术前护理的关键环节。患者需提前3日调整饮食结构,以低纤维、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肠道内残留物影响手术视野。术前1日需进行清洁灌肠,通过反复灌入生理盐水并排出,彻底清除肠道内容物,降低术后感染风险。而心理支持同样不可或缺。直肠癌患者常因对疾病的恐惧、对手术效果的担忧产生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需通过耐心沟通,解释手术原理、流程及术后恢复预期,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的核心是配合手术团队,确保操作流畅与患者安全。患者取截石位时,需在臀部垫高,使腹部充分暴露,同时避免压疮发生。建立气腹是腹腔镜手术的关键步骤,护理人员需协助医生在脐部穿刺,注入二氧化碳气体,维持腹腔内压力稳定,为手术提供操作空间。器械传递与设备管理要求高度精准。护理人员需提前检查腹腔镜、超声刀、吻合器等设备的性能,确保图像清晰、能量输出稳定。手术过程中,需根据医生需求快速传递器械,如分离直肠系膜时递送超声刀,吻合肠管时传递切割闭合器。同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无瘤技术是术中护理的重要原则。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防止肿瘤细胞医源性播散。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需围绕生命体征监测、疼痛管理、管道护理及康复指导展开。患者返回病房后,需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体温,每30分钟记录一次,直至稳定。对于全麻未清醒的患者,需保持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疼痛管理直接影响患者恢复质量。护理人员需评估疼痛程度,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如静脉注射非甾体抗炎药联合局部麻醉,必要时使用阿片类药物。同时,可通过分散注意力、音乐疗法等非药物手段缓解焦虑性疼痛。管道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点。腹腔引流管需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若出现血性液体增多或浑浊,可能提示出血或感染。尿管需定期开放,训练膀胱功能,预防尿潴留。对于造口患者,需指导其及家属正确更换造口袋,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粪水性皮炎。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需贯穿护理全过程。出血是早期常见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观察引流液量,若2小时内超过200ml,需立即报告医生。感染的预防包括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保持伤口清洁。对于造口患者,需每日检查造口黏膜颜色,若出现苍白、发黑,可能提示血运障碍,需紧急处理。吻合口瘘是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5~7日。护理人员需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同时监测引流液淀粉酶水平,若显著升高,可能提示瘘口形成。一旦确诊,需禁食、胃肠减压,并通过腹腔引流管冲洗,必要时行手术修补。
结语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操作是一个系统化、精细化的过程,需要护理团队以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全周期支持。通过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康复的精准实施,可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最终实现“疾病治疗”与“生活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