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小莉  单位:达州市达川区三里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6-03
538

对于经历剖腹产的妈妈们来说,产后身体就像需要精心修复的“工程”,从手术创伤愈合到身心状态调整,每一步都需要科学细致的护理。这个阶段护理是否到位,不仅影响当下的身体恢复,还可能对未来健康产生长远影响。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梳理剖腹产产妇护理的关键要点,帮助新手妈妈们平稳度过产后恢复期。

术后休息充足,助力身体恢复

剖腹产手术对产妇身体造成较大创伤,术后充足休息是恢复元气的关键。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后,产妇应采取合适的体位,麻醉药效未完全消退时需去枕平卧6小时,防止呕吐物误吸;之后可根据舒适度调整姿势,在背部和腰部垫软枕缓解不适。夜间睡眠尽量保持安静、黑暗的环境,拉好窗帘遮挡光线,家人避免大声喧哗。白天可安排多次小睡,每次1-2小时,碎片化的休息同样能减轻身体疲劳。身体虚弱时不必勉强自己照顾宝宝,可让家人帮忙喂奶、换尿布,保证每天累计睡眠时间达到8-10小时,给身体足够时间修复手术损伤。

合理膳食搭配,促进营养吸收

合理的膳食搭配能为剖腹产产妇提供全面营养支持,帮助伤口愈合与身体恢复。术后6小时内禁食,之后可先喝少量温水,确认无恶心呕吐后,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如米汤、藕粉。肛门排气后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像南瓜粥、鸡蛋羹,避免食用牛奶、豆浆等易产气食物引发腹胀。肠道功能恢复正常后,饮食要注重荤素搭配,增加富含蛋白质的瘦肉、鱼肉、豆制品的摄入,同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与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产后便秘。每日可安排5-6餐,少食多餐减轻肠胃负担,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防刺激肠胃影响恢复。

适当活动锻炼,预防血栓形成

术后24小时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产妇可在床上进行简单活动,如翻身、屈伸四肢,每隔1-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拔除导尿管后,尝试在床边坐起片刻,适应后由家人搀扶缓慢站立,循序渐进地在病房内短距离行走,首次行走时间控制在5-10分钟,根据身体状况逐渐增加时长和强度。术后一周内,可进行产后康复操练习,包括呼吸运动、提肛运动等,帮助增强盆底肌肉力量,促进子宫收缩。日常活动中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大幅度扭转身体,减少对伤口的牵拉。

伤口细心护理,避免感染发生

剖腹产伤口护理直接关系到产妇的恢复情况,必须细心呵护,避免感染。术后医生会用敷料覆盖伤口,产妇要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如厕、翻身时注意不要蹭到伤口。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会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情况,出院后可根据医嘱自行护理,每日用碘伏棉签由内向外环形消毒伤口,观察有无红肿、渗液、发热等异常。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对伤口的摩擦,睡觉时避免压迫到伤口。洗澡选择擦浴方式,至少在伤口完全愈合前避免淋浴或盆浴,若发现伤口出现脓性分泌物、剧烈疼痛或体温升高,需立即就医处理,防止感染扩散。

情绪积极管理,保障心理健康

产后激素水平剧烈波动,加上身体不适和照顾新生儿的压力,剖腹产产妇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积极管理情绪对保障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人要多给予关心与陪伴,倾听产妇内心想法,理解其情绪变化。产妇自身也要学会自我调节,每天安排一定时间做喜欢的事放松身心,如听舒缓的音乐、阅读轻松的书籍。与其他宝妈交流分享产后经验,互相鼓励与支持。当感觉情绪低落时,尝试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压力,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闭上眼睛缓慢地吸气再呼气,每次10-15分钟。若持续出现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避免发展成产后抑郁。

结语

产后恢复期是一段特殊而重要的时光,掌握这些护理要点,能让剖腹产妈妈们少走弯路,更好地呵护自己。希望这份攻略能成为大家的实用指南,在家人的陪伴与支持下,每位妈妈都能顺利康复,以健康饱满的状态迎接与宝宝相处的美好时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