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雪梅  单位:乐山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1090

在危重病人的治疗中,中医药常被误认为仅适用于调理而非急救。然而,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在重症救治中同样具有独特价值。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策略,到中药配伍的多靶点调控机制,中医不仅能改善病情,还可辅助现代医学提升疗效,减轻副作用。特别是在感染、脏器功能障碍等复杂情况下,中医通过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展现了强大的生命支持作用。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份沉淀千年的智慧,探索它在重症救治中的当代表达。

一、中药能救急?重症治疗中的“中医时刻”

在许多人眼中,中药往往与“慢调理”“治未病”等印象挂钩,似乎与急危重症救治无缘。然而,现代医学实践中,中医药在重症治疗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事实上,针对高热、昏迷、感染、中毒、脏器衰竭等情况,中医也有“救急”的办法。例如,一些中药注射剂,如参附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已经在临床急救中广泛使用,能迅速改善循环、退热、抗炎,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在重症救治中,病情常常复杂多变,患者体质差异明显,这正适合中医“因人而异”的理念。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结合病机分析,能够为重病患者提供针对性强、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感染引发的高热、呼吸困难等情况,中医会通过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的方法缓解症状,同时配合西医抗生素治疗,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中药的“慢”并不等于“无力”。当病情凶险、生命垂危时,中医并非无计可施,而是可以参与到重症多学科协作中,提供持续支持和调节。中医药可从整体上改善机体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如扶正固本、调和脏腑、改善微循环等,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因此,中医在重症救治中的角色,正从“辅助”逐渐向“协同”转变,不仅补充了现代医学在个体差异应对方面的不足,也拓宽了抢救手段的思路和深度。

二、中西合璧:重症救治中,中医如何协同现代医学?

在重症医学领域,中西医的融合正在为危重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支持。现代医学在呼吸、循环、肾脏等生命支持技术上具有强大的手段,如呼吸机、血液净化、静脉营养等,为重症患者争取宝贵的生存时间。然而,面对复杂的病情变化、脏器功能失调及多系统损伤,仅依靠机械支持和药物控制往往难以实现全面恢复。此时,中医药介入可以在调节整体状态、恢复脏腑功能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注重“调和”理念,在临床中通过辨证论治,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改善患者的基础体质和增强抗病能力。例如,使用益气养阴类中药可辅助改善低血压与休克状态,健脾利湿药物有助于减轻水肿、调节胃肠功能,对感染性休克、重症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病症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此外,中药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也展现出优势,可减少过度炎症反应,降低继发感染风险,帮助患者稳定病情。

在控制并发症和改善预后方面,中医药同样能提供独特价值。部分中药能保护肝肾功能、改善微循环,减少西药带来的副作用,在延缓疾病进展、促进组织修复中具有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中医强调“人”的整体状态,而非仅针对病灶治疗,在重症康复期能通过药物、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促进身体调养,缩短恢复时间、提升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不仅是一种治疗方式的整合,更是一种理念的互补,让患者在科学支持和整体调理中获得更优的救治结果。

结语:

重症患者的救治是一场与时间和生命的较量,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正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日益重要的力量。无论是中药注射剂的急救应用,还是在免疫调节、脏器功能支持中的协同作用,中医都在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中发挥价值。通过中西医的紧密配合,重症救治不仅更精准、更全面,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希望与可能。科学与传统的融合,正在为生命护航开辟出更广阔的道路。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