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压监测,就像给身体安装了一个“健康警报器”,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定期在家监测血压,能够及时掌握血压波动情况,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然而,很多人在测量血压时,姿势不对、方法不当,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血压状况。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一份高血压患者居家血压监测全攻略,手把手教你掌握测血压的正确姿势。
测量前的准备:这些细节别忽视
在测量血压前,有一些准备工作能让测量结果更准确。首先,测量前30分钟内,要避免吸烟、饮酒、喝咖啡或浓茶,这些物质会刺激交感神经,使血压暂时升高,影响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同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比如跑步、爬楼梯等,运动后身体处于兴奋状态,血压也会处于不稳定的升高状态。如果刚运动完,建议休息30分钟后再测量。
其次,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也很关键。一般来说,早上起床后、服用降压药前、早餐前、排尿后,以及晚上睡觉前这两个时间段测量比较合适。早上测量可以了解血压的“晨峰”情况,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清晨血压会急剧上升,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晚上测量则有助于评估一天血压的整体控制水平。
最后,要准备一台精准的血压计。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血压计有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操作简单、适合家庭使用,但要注意定期校准;水银血压计测量结果相对准确,但操作要求较高,需要专业培训。无论选择哪种,都要确保血压计在有效期内使用,且袖带大小合适,袖带过紧会使血压测量值偏高,过松则会使测量值偏低。
测量时的正确姿势:三个“一”要牢记
测量血压时,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测量结果。正确的姿势可以总结为三个“一”:一把合适的椅子、一张合适的桌子、一种正确的坐姿。
先来说说椅子,要选择有靠背的椅子,不要坐沙发或小板凳。因为沙发太软,身体容易下陷,无法保持脊柱自然挺直;小板凳则难以保证双脚平稳着地。坐在椅子上时,要让臀部坐满整个椅面,背部挺直,靠在椅背上,这样可以避免背部肌肉紧张对血压产生影响。
桌子的高度也有讲究,要保证测量时手臂能自然放在桌面上,且肘部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高度。如果桌子过高或过低,手臂位置不当,会导致测量的血压值不准确。比如手臂位置高于心脏,测量的血压值会偏低;手臂位置低于心脏,血压值则会偏高。
坐姿方面,要保持放松状态,双脚平放在地面,不要交叉双腿。跷二郎腿会压迫下肢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血压升高。同时,测量过程中不要说话、不要动,保持安静和静止,因为说话或身体晃动都会使血压产生波动。
测量过程:规范操作是关键
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始测量血压了。以电子血压计为例,先将袖带平整地缠绕在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方2~3厘米处,松紧以能插入1~2根手指为宜。然后按下开始键,血压计会自动充气、放气,测量过程中不要紧张,保持正常呼吸。
一次测量完成后,不要立刻结束,建议等待1~2分钟,再进行第二次测量。一般连续测量2~3次,取平均值作为此次测量结果。因为第一次测量时,身体可能还处于轻微的紧张状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使结果更准确。
测量后:记录与分析同样重要
测量完血压,不要一看数值就完事,认真记录和分析同样关键。准备一个血压记录本,详细记录每次测量的日期、时间、血压值(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以及测量时的身体状态(比如是否感觉头晕、紧张等)和服药情况。这样长期记录下来,不仅能直观地看到血压的变化趋势,还能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对于测量结果,也不要盲目判断。一般来说,正常血压值为收缩压90~120mmHg,舒张压60~80mmHg;高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但每个人的基础血压不同,血压的正常范围也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发现血压波动较大,比如突然升高或降低,或者连续几天血压都超出正常范围,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自行调整降压药剂量。
此外,定期去医院复诊也必不可少。即使在家测量血压都很正常,也不能忽视复诊。医生会根据你的血压情况、身体状况,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还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