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焓  单位:云南新昆华医院 麻醉科  发布时间:2025-06-10
462

当我们不小心被划伤时,伤口处会迅速传来疼痛信号,这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但在手术等需要人为创伤的场景中,剧烈疼痛不仅会让患者痛苦,还可能引发血压骤升、心率失常等危险。麻醉的出现,正是通过科学手段阻断疼痛传导,让身体在 “无痛状态” 下接受治疗。要了解麻醉如何 “战胜” 疼痛,需从疼痛的产生原理和麻醉的作用机制说起。

疼痛的传导:身体的 “警报系统”

疼痛的产生如同一条复杂的 “警报传输线”,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疼痛刺激接收:当身体某处受到伤害性刺激(如切割、灼烧)时,皮肤、肌肉或内脏中的痛觉感受器会被激活,这些感受器就像分布在身体各处的 “哨兵”,专门负责检测有害刺激。

神经信号传导:痛觉感受器被激活后,会将信号通过周围神经纤维(类似电线)传递到脊髓。其中,较粗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负责传递 “尖锐” 的刺痛;较细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慢,负责传递 “持续” 的钝痛。

脊髓信息处理:信号到达脊髓后,会在脊髓背角进行初步处理。这里如同一个 “信号中转站”,部分信号会被直接反射回身体,产生快速的防御反应(如手被烫到会立刻缩回),另一部分信号则会继续向上传递到大脑。

大脑感知疼痛:信号最终到达大脑的痛觉中枢(如丘脑、大脑皮层),大脑对信号进行分析后,我们才会主观感受到 “疼痛”。同时,大脑还会触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出汗等。

麻醉的 “作战策略”:阻断疼痛传导链

麻醉的核心原理,就是在疼痛传导的各个环节 “设卡拦截”,根据作用部位和方式不同,主要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两大类。

局部麻醉:精准 “切断” 局部疼痛信号

局部麻醉就像在疼痛传导的 “电线” 上安装 “断路器”,常用方式包括:

表面麻醉:将麻醉药涂抹或喷洒在黏膜表面(如口腔、眼睛),药物会直接作用于黏膜下的痛觉感受器,阻止其产生神经信号。例如拔牙前,医生会在牙龈处涂抹利多卡因凝胶,减轻注射麻药时的刺痛。

局部浸润麻醉:将麻醉药注射到手术部位周围的组织中,阻断局部神经末梢的信号传导。比如做脂肪瘤切除手术时,医生会在肿块周围分点注射麻醉药,使手术区域失去痛觉。

神经阻滞麻醉:将麻醉药注射到神经干附近,阻止神经冲动向中枢传导。例如剖宫产手术中的硬膜外麻醉,就是将麻醉药注入腰椎硬膜外腔,阻断下半身的神经传导,产妇下半身会失去痛觉,但意识清醒。

全身麻醉:让大脑 “暂时休眠” 躲避疼痛

全身麻醉则是通过药物让大脑 “暂时关闭” 痛觉感知功能,分为三个阶段:

诱导期: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如丙泊酚、七氟烷),使患者快速进入无意识状态。这个过程就像给大脑 “按下暂停键”,患者会在几秒到几分钟内失去意识。

维持期:持续给予麻醉药,维持患者的无意识状态和肌肉松弛。此时大脑的痛觉中枢被抑制,无法接收和处理疼痛信号,身体也不会因疼痛产生应激反应。

苏醒期:手术结束后停止给药,麻醉药逐渐代谢排出体外,患者的意识和各种感觉会逐步恢复。

麻醉药物的 “工作方式”:分子层面的 “通信干扰”

麻醉药物之所以能阻断疼痛信号,源于其对神经细胞 “通信系统” 的精准干扰:

局部麻醉药的作用:以利多卡因为例,它能与神经细胞表面的钠离子通道结合,阻止钠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就像在神经细胞的 “大门” 前设置障碍,让疼痛信号无法 “通关”。

全身麻醉药的作用:全身麻醉药会作用于大脑中的 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增强 GABA 的抑制作用,使大脑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从而进入无意识状态。这相当于给大脑的 “信号处理中心” 施加了 “镇静剂”,让疼痛信号无法被感知。

从局部麻醉阻断局部疼痛信号,到全身麻醉让大脑暂时 “屏蔽” 疼痛,麻醉技术的发展让人类在面对疼痛时不再无助。它不仅为手术创造了安全条件,也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下次接受麻醉时,你可以更从容地理解:这是现代医学通过科学手段,帮助身体在 “无痛状态” 下战胜疾病的智慧体现。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