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突然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往往误以为是过度劳累所致,休息一下就会好转。但实际上,这些看似平常的身体反应,很可能是脑血管狭窄发出的“预警信号”。脑血管狭窄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若不及时重视和干预,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下面来了解脑血管狭窄时,身体通过哪些信号提醒我们,我们该如何应对。
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脑血管狭窄会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此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异常表现,这些都是在向我们发出警示。
首先是反复头晕头痛。这种头晕通常是突然发作的,可能伴随天旋地转的感觉,尤其是在改变体位时,比如从坐着突然站起来,症状会更加明显。头痛多为持续性的胀痛,部分人还会出现搏动性头痛,疼痛部位可能在太阳穴附近或整个头部。这是因为脑血管狭窄后,脑部供血减少,脑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引发头晕头痛。
其次是肢体麻木无力。不少人会突然感觉一侧手臂或腿部麻木,比如拿东西时突然掉落在地,走路时感觉腿部发软、不听使唤。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一侧身体完全无法活动的情况,这是由于脑血管狭窄影响了控制肢体运动的脑部区域供血,导致神经功能受损。
另外,言语不清和视力模糊也是常见信号。有些人会突然出现说话含糊不清的情况,别人难以理解其表达的意思,自己也感觉舌头“不听使唤”。还有一种容易被忽视的信号是频繁打哈欠。很多人认为打哈欠是困倦的表现,但如果在休息充足的情况下,仍然频繁打哈欠,就可能是脑血管狭窄导致脑部缺氧,身体通过打哈欠来增加氧气摄入。
脑血管狭窄的危害
若不及时对脑血管狭窄进行治疗,会给身体带来诸多严重危害,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引发脑梗死。脑血管狭窄会导致血管内血流速度减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脂质等物质容易在狭窄部位沉积,形成血栓。当血栓完全堵塞血管时,就会导致相应供血区域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引发脑梗死。
其次,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长期的脑部供血不足会影响大脑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导致大脑细胞逐渐受损、死亡。进而影响人的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认知功能,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血管性痴呆。
另外,脑血管狭窄还可能引发脑出血。部分脑血管狭窄患者会同时伴有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较大压力,而狭窄的血管壁本身就比较脆弱,在血压突然升高时,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引发脑出血。
科学应对脑血管狭窄
面对脑血管狭窄,我们并非无计可施,只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危害。
首先,及时就医检查是关键。当出现上述身体预警信号时,应立即前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脑血管超声(TCD)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脑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以及脑部组织的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其次,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治疗脑血管狭窄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方式。对于狭窄程度较轻(小于50%),且没有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对于狭窄程度较重(大于50%),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脑血管狭窄部位特殊、狭窄程度非常严重,或伴有其他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通过手术去除血管内的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脑部供血。
另外,改善生活方式对于脑血管狭窄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在饮食方面,要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在运动方面,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也必不可少。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