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云  单位:广西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30
359

血糖是我们身体的重要能量来源,但如果血糖长期异常,可能会引发糖尿病等健康问题,进而损害身体的多个器官。因此,了解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等疾病至关重要。

一、血糖监测有多重要

血糖监测对健康至关重要。它能及时发现血糖异常,为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对于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可有效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带来的危险,同时帮助我们了解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对血糖的影响,从而调整生活习惯,提前发现潜在健康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二、血糖监测的关键时间点

(一)空腹血糖:基础水平的“晴雨表”

定义:通常指隔夜禁食8-12小时后测得的血糖值。

作用:反映胰岛素的基础分泌功能,评估肝脏对葡萄糖的代谢能力。

正常范围:3.9-6.1毫摩尔/升。

意义:空腹血糖过高可能提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肝脏代谢异常。如果空腹血糖持续高于6.1毫摩尔/升,可能意味着存在空腹血糖受损,这是糖尿病前期的一个重要信号。

(二)餐前血糖:进食前的“预警器”

定义:包括早餐前、午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值。

作用:帮助调整餐前胰岛素剂量,避免低血糖。

正常范围:3.9-7.2毫摩尔/升。

意义:餐前血糖过低可能导致低血糖,过高则可能提示饮食或药物需要调整。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来说,餐前血糖监测可以帮助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如果餐前血糖过高,可能需要调整饮食或药物剂量,以更好地控制血糖。

(三)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反应的“观察哨”

定义:从进餐第一口开始计算,2小时后的血糖值。

作用:反映胰岛β细胞对进食的反应能力。

正常范围:< 7.8毫摩尔/升。

意义:餐后2小时血糖过高可能提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饮食结构不合理。通过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并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或调整药物剂量来控制血糖。

(四)睡前血糖:夜间安全的“守夜人”

定义:睡觉前测得的血糖值。

作用: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正常范围:5.0-8.3毫摩尔/升。

意义:睡前血糖过低可能导致夜间低血糖,过高则可能提示夜间血糖控制不佳。夜间低血糖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昏迷、心脑血管事件等。睡前血糖的监测对于保障夜间安全和整体血糖控制非常重要。

(五)夜间血糖(可选):夜间波动的“探照灯”

定义:夜间2-3点的血糖值。

作用:进一步确认夜间血糖波动情况。

意义:有助于发现夜间低血糖或血糖反跳现象,调整药物剂量。夜间血糖的监测对于高危人群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预防夜间低血糖带来的危险。

三、血糖监测的正确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血糖仪

要点:准确性高、操作简便、试纸质量可靠。

建议:购买时查看质量认证和用户评价,避免使用受潮或过期的试纸。准确性是关键,操作简便能提高依从性,试纸质量直接影响结果。

(二)操作步骤

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确保手部清洁。

消毒:用酒精棉球消毒采血部位,通常是手指尖。

采血:轻轻按摩手指,使血液充盈后采血。

测量:将试纸插入血糖仪,等待结果。在采血时,要注意采血针的深度适中,避免过深导致疼痛或出血过多,同时也要避免过浅导致采血量不足,影响测量结果。

(三)注意事项

避免试纸受潮、过期;定期校准血糖仪;采血时不要过度挤压手指,以免影响结果。

四、血糖监测结果的解读

(一)异常结果的可能原因

饮食:进食过多或过少。

运动:运动量不足或过度。

药物:药物剂量不合适。

其他因素:压力、疾病等。例如,当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如感染、手术或情绪紧张时,血糖可能会升高;而过度节食或运动量过大则可能导致低血糖。

(二)应对建议

及时就医:与医生沟通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调整生活方式: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可以先从生活方式入手进行调整,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如餐后血糖高,可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空腹血糖高,可调整晚餐量或种类,避免过晚进食。

总结

总之,血糖监测有讲究,这几个时间点的监测最为关键。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血糖监测,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保持血糖健康,远离疾病困扰。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
2025-06-20
来源:娄底市中心医...
2025-08-01
来源:云浮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