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凤玲  单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07-30
1228

怀孕本是件开心事,但有些准妈妈会遇到一个麻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这可不是普通的血压高,它像个“隐形杀手”,可能影响妈妈和宝宝的健康。了解如何预防和应对,可以让孕期更踏实。

一、妊娠期高血压并非小事

对准妈妈:损伤肾脏、肝脏,严重时可引发抽搐(子痫)、脑出血、心衰,甚至危及生命。

对宝宝:导致胎盘供血不足,引发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盘早剥,严重缺氧甚至胎死宫内。

二、预防远胜于治疗

1.孕前打好基础

控制基础疾病:如有慢性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务必在医生指导下将病情控制稳定后再怀孕。

健康体重:孕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达到健康体重范围。

补充叶酸:遵医嘱补充叶酸,有助于降低风险。

2.孕期积极管理

定期规范产检:按时测量血压、检查尿蛋白、关注体重增长、评估胎儿发育情况。

密切监测血压:高危孕妇或有条件的准妈妈,可在家自测血压并记录。发现持续升高或不适及时就医。

均衡营养:限盐但不必过度,避免腌制品、加工食品等高盐食物。

充足优质蛋白:保证鱼、禽、蛋、奶、豆制品的摄入。

丰富蔬果: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足量钙摄入:每日补充钙元素1000-1500mg,可显著降低子痫前期风险。奶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是良好来源,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

避免高脂高糖:控制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

合理体重增长:根据孕前BMI制定合理的增重目标,避免增长过快。

适量运动:若无医学禁忌(如宫颈机能不全、前置胎盘出血等),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避免剧烈或危险运动。

充足规律休息:保证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左侧卧位有助于改善胎盘血液循环。

管理压力与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必要时寻求家人或专业人士支持。

戒烟戒酒,远离二手烟:烟草和酒精是明确的危险因素。

早诊早治:及时干预保平安。

三、哪些情况需立即就医

血压持续≥140/90 mmHg(尤其在家自测发现)。

头痛(尤其是持续、剧烈的额部或枕部痛)。

视力模糊、眼前出现闪光点。

持续的上腹部或右上腹疼痛(常被误认为胃痛)。

恶心、呕吐(尤其在孕中晚期新出现或加重)。

尿量明显减少。

面部或手脚突然明显浮肿(手指按压有深坑且不易恢复)。

呼吸急促、胸闷。

四、治疗:专业医疗是核心

一旦确诊,治疗必须在医生严密监控下进行:

严密监测血压、尿蛋白、血液指标、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胎儿状况。

降压治疗:当血压达到≥150/100mmHg或根据个体情况,医生会开具孕期安全的降压药,切勿自行服用任何降压药!

硫酸镁治疗:对于子痫前期或子痫患者,硫酸镁是预防和控制抽搐的关键药物。

适时终止妊娠: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孕周、母婴状况综合判断最佳分娩时机。

五、特别提醒:高危人群更需警惕

以下情况风险更高,更应重视预防和产检:

首次怀孕。

年龄<18岁或>35岁。

多胎妊娠(双胞胎/三胞胎)。

既往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或家族史。

孕前患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病、糖尿病、血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

肥胖(BMI≥30)。

本次妊娠间隔时间>10年。

六、结语:守护母婴健康,你并不孤单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虽然凶险,但通过科学的孕前准备、严格的孕期管理、对危险信号的警觉以及及时的医疗干预,绝大多数准妈妈都能有效预防或控制病情,迎来健康的宝宝。

请牢记:每一次产检都是重要的保护伞,任何异常症状都值得你立即联系医生。与你的产科医生建立充分的信任和沟通,共同为你的孕期安全保驾护航!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