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宛博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药学部  发布时间:2025-08-27
301

怀孕后,不少准妈妈会陷入“用药焦虑”:感冒咳嗽不敢吃药,担心药物影响胎儿;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孕妇,又怕停药会危害自身和胎儿健康。孕期用药确实需要谨慎,不当用药可能带来风险,但盲目“硬扛”也并非良策。只有掌握科学的用药原则,避开明确的“雷区”,才能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应对孕期健康问题。

先辨“必需用药”还是“可不用药”

孕期用药的首要原则是“能不用则不用,能少用不多用”,但前提是先判断“是否真的需要用药”,避免因盲目拒药延误病情。

1.可不用药的情况:对于轻微的感冒、鼻塞、轻度腹泻等,若症状不影响睡眠和进食,可通过多喝温水、清淡饮食、充分休息等方式缓解,无需急于用药。这类自限性症状,身体通常能自行恢复,盲目用药反而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2.必需用药的情况: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基础病,孕期需持续用药控制病情,否则母体病情失控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早产等风险,这类情况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此外,严重感染、剧烈呕吐、持续高热等,若不及时用药治疗,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也需遵医嘱合理用药。

认准“孕期安全用药”信息渠道

孕期用药最怕“听信偏方”或“自行查资料用药”,错误的信息往往是“踩雷”的主要原因,需通过权威渠道获取用药指导。

1.优先咨询药师和医生:不确定某种药是否能吃时,第一时间咨询医院的药师或产科医生,他们会结合孕周、胎儿发育情况、药物特性综合判断,给出具体的用药建议;切勿轻信网络社交平台上的“经验分享”,也不要参考非孕期的用药习惯。

2.读懂药品说明书的“孕期提示”:药品说明书中会明确标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相关内容,若注明“孕妇禁用”,则绝对不能使用;若标注“孕妇慎用”,需在医生评估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若未明确标注,也需咨询专业人士,不可自行判断。

避开明确的“孕期用药雷区”

有些药物对胎儿发育存在明确风险,孕期需严格避开,这类“雷区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具体需以医生评估为准):

1.某些抗生素:部分抗生素可能影响胎儿听力、骨骼发育或导致畸形,如常见的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孕期除非医生判断获益远大于风险,否则不会使用。

2.某些激素类药物:未经医生指导,不可自行使用激素类药物,尤其是长效避孕药、某些免疫抑制类激素,可能干扰胎儿内分泌发育,增加畸形风险。

3.其他明确致畸风险药物:一些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以及部分镇静催眠药,对胎儿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孕期需绝对禁用;若孕前长期服用这类药物,需提前咨询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后再备孕。

用药时的“细节把控”

即使是医生推荐的安全药物,用药时也需注意细节,避免因用法不当增加风险。

1.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按照医生或药师告知的剂量服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也不要随意延长或缩短用药时间。比如某些维生素类药物,过量服用同样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2.记录用药情况:将服用的药物名称、剂量、用药时间、症状变化记录下来,产检时告知医生,便于医生监测母婴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若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如基础病用药和对症治疗用药),需告知药师所有用药清单,避免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风险。

孕早期用药更需谨慎

孕早期是胎儿器官分化发育的关键阶段,对药物更为敏感,用药时需格外小心。

1.尽量避免在孕早期用药:若不是危及母婴安全的紧急情况,尽量将用药时间推迟到孕中期(器官分化基本完成后)。

2.紧急情况及时就医:孕早期若出现持续阴道出血、剧烈腹痛、高热不退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治疗,不可因担心用药而延误抢救时机。

总之,孕期用药并非“洪水猛兽”,关键是“科学分辨、合理选择”。既不要因过度恐惧而盲目拒药,导致病情加重;也不要掉以轻心自行用药,踩入“致畸雷区”。记住,孕期用药的核心是“安全”与“必要”,两者兼顾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