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幼平  单位:慈溪弘和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4
147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失眠成了不少人的困扰。安眠药作为助眠“利器”,被许多人关注。但要知道,安眠药可不能随便吃,用得不对,不仅改善不了睡眠,还可能损害健康。那安眠药究竟怎么吃才安全呢?

了解安眠药的种类与特点

(一)苯二氮䓬类

这类药物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像地西泮、艾司唑仑等都属于这一类。它们能增强大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从而起到镇静、催眠的效果。这类药物起效较快,能帮助患者快速入睡,延长睡眠时间。不过,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容易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长期使用后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焦虑、失眠加重、震颤等。

(二)非苯二氮䓬类

这是新一代的安眠药,如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唑吡坦等。它们的作用机制与苯二氮䓬类类似,但选择性更强,副作用相对较少。非苯二氮䓬类药物起效也比较快,能有效改善入睡困难的问题,而且对睡眠结构的影响较小,第二天出现头晕、乏力等宿醉现象的可能性较低。

(三)其他类

除了上述两类常见的安眠药,还有一些具有助眠作用的药物,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抗抑郁药等。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物钟,改善睡眠节律,适用于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而某些抗抑郁药在治疗抑郁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助眠作用,对于伴有抑郁、焦虑情绪的失眠患者较为适用。

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安眠药

(一)为何要从小剂量开始

每个人对安眠药的反应不同,对药物的耐受性也存在差异。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可以让身体逐渐适应药物的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果一开始就使用较大剂量,可能会导致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严重问题,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风险更高。

(二)如何确定小剂量

在开始使用安眠药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他们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失眠的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并给出合适的初始剂量。一般来说,对于大多数成年人,初始剂量通常是药物说明书推荐剂量的较低值。在服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睡眠改善情况和身体的反应。

避开4个雷区

(一)雷区一:随意增减剂量

有些患者在服用安眠药时,看到睡眠稍有改善就自行停药,或者觉得效果不好就随意增加剂量,这是非常危险的。随意停药可能会导致失眠反弹,使失眠症状更加严重;而随意增加剂量则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安眠药的使用需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剂量的调整应该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睡眠改善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等,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剂量。

(二)雷区二:与酒精同服

酒精和安眠药都有中枢抑制作用,两者同时服用会产生协同效应,大大增强中枢抑制的程度。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呼吸抑制、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即使是少量饮酒,也可能影响安眠药的代谢和疗效,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所以,在服用安眠药期间,一定要严格避免饮酒。

(三)雷区三:长期连续服用

长期连续服用安眠药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一旦形成依赖,停药后失眠症状会更加严重,而且还可能出现戒断症状。此外,长期使用安眠药还可能对身体的其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如影响认知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等。因此,安眠药一般不建议长期连续服用,应根据失眠的原因和病情,采用间断服药的方式。例如,每周服用2-3次,或者在必要时服用。同时,要积极寻找失眠的根本原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如改善生活方式、心理治疗等,逐渐减少对安眠药的依赖。

(四)雷区四:不考虑特殊人群

不同的人群对安眠药的反应和耐受性不同,在使用安眠药时需要特别注意。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较差,使用安眠药时应选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药物,且剂量要比年轻人更小。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安眠药时要格外谨慎,因为大多数安眠药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一般不建议使用。肝肾功能不全者的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受损,使用安眠药时需要根据肝肾功能情况调整剂量,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加重肝肾负担。

正确使用安眠药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按时服药

按照医嘱按时服药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安眠药应在睡前半小时左右服用,这样可以保证药物在入睡时发挥最佳效果。如果服药时间不规律,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导致睡眠质量不稳定。

(二)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在服用安眠药期间,如果还需要同时服用其他药物,一定要告知医生或药师。因为有些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安眠药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例如,某些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癫痫药等可能会影响安眠药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升高或降低。

(三)改善生活方式

安眠药只是治疗失眠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依赖药物。改善生活方式对于改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避免在晚上摄入咖啡因、大量液体等,以免影响睡眠。

总结

安眠药的安全使用需要我们了解药物的特点,从小剂量开始,避开各种雷区,并结合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改善睡眠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带来的风险,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