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小红  单位:万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04
208

传染病高发的特殊时期,环境卫生与个人防护标准持续提升,消毒措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各类消毒手段中,酒精类与含氯类制剂凭借广谱杀菌能力和良好可及性,广泛应用于家庭、医疗机构及公共场所。本文将系统对比两者的特性与适用场景,助力读者科学精准地选择消毒剂。

酒精与含氯消毒剂的核心功效差异

消毒剂的杀菌效果是选择的核心依据,两类消毒剂的作用机制与适用范围存在显著区别:

 酒精类消毒剂:主要成分为乙醇或异丙醇,常用浓度60%-75%。通过破坏微生物蛋白质结构、溶解脂质膜,快速杀灭多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及有包膜病毒(如新冠病毒)。优势是使用便捷、挥发性强、对皮肤刺激较小,尤其适合手卫生(如酒精免洗凝胶);但对非包膜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和细菌芽孢灭活能力弱,且有机物(如血液、分泌物)会降低其效力。

含氯消毒剂:主要包括次氯酸钠、次氯酸,依靠强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蛋白、酶及核酸,实现广谱杀菌。可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含非包膜病毒)、真菌甚至细菌芽孢,适合污染严重的场景;但需一定接触时间才能起效,且对光照、温度、有机物敏感易失效,腐蚀性较强,使用时需严格控制浓度与接触条件。

特殊时期的科学选择方法

特殊时期选择消毒剂,需结合消毒对象、场所风险、使用者特点综合判断,避免盲目使用。

1.按消毒对象选择

人体皮肤、黏膜(尤其是手部):优先选酒精类制剂,刺激性小、无需冲洗,适合反复使用(医疗场景中,医护人员手消毒常用含润肤剂的乙醇/异丙醇溶液)。

 环境表面、物品:高污染风险区域(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厕所、病房地面)及污染衣物、床单、医疗废物表面,优先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500-1000mg/L),可针对性灭活细菌芽孢与非包膜病毒,尤其适合体液、血液污染区域。

2.按场所风险等级选择

 低、中风险场所(普通社区、办公场所):酒精类消毒剂可满足手部清洁、桌面及电子设备表面消毒需求,无需频繁使用高浓度含氯制剂(避免刺激皮肤或损伤设备)。

 高风险场所(医院、隔离点、发热门诊):必须优先用含氯消毒剂,利用其广谱高效特性切断传播链。建议在通风良好的前提下,每日定时喷洒,降低空气与表面病毒载量。

3.按使用者与操作条件选择

 特殊人群:老年人、婴幼儿、皮肤敏感者使用酒精类产品,需选含保湿成分的类型,避免反复擦拭损伤皮肤;含氯消毒剂严禁直接接触皮肤(防灼伤),儿童需在监护人指导下使用,杜绝误饮或接触黏膜。

 操作环境:通风不良、封闭空间,避免长期用含氯消毒剂(防刺激性气体累积损伤呼吸道),可换低浓度酒精制剂;需随身携带时,酒精喷雾、凝胶更便携、起效更快。

结语

酒精与含氯消毒剂各有优势,选择的核心是“匹配场景与需求”。盲目使用不仅无法达到消毒效果,还可能引发材料腐蚀、健康刺激等问题。未来的消毒策略需从“应急”转向“精细化”,以风险为导向,落实针对性消毒,才能更高效地守护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