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宽辉  单位:德阳市第五医院 骨科  发布时间:2025-09-04
180

提到骨质疏松,不少人会觉得这是 “老年病”,离自己很遥远。但事实上,这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正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达36%,其中女性更是高达50%,而超过80%的患者在早期并未察觉,直到发生骨折等严重问题时才追悔莫及。其实,骨质疏松在发展过程中会释放诸多 “预警信号”,只要及时捕捉并干预,就能有效避免 “骨头变脆” 的危机。

信号一:莫名的腰背酸痛,休息后也难缓解

腰背部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早期表现之一,却常被误认为是 “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 或 “劳累所致”。这种疼痛多为弥漫性,没有固定的压痛点,可能是隐痛、胀痛或酸痛,尤其在长时间站立、久坐或弯腰后加重,部分人甚至在夜间翻身时会被疼醒。这是因为随着骨量流失,脊柱椎体的承重能力下降,椎体逐渐压缩变形,进而牵拉、刺激周围的肌肉和神经,引发疼痛。如果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腰背酸痛,且休息后缓解不明显,就需要警惕骨质疏松的可能。

信号二:身高悄悄 “缩水”,伴随驼背加重

不少人发现自己年纪不大,身高却比年轻时矮了两三厘米,还慢慢出现了驼背,往往将其归咎于 “年龄增长的正常现象”。但实际上,这很可能是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信号。脊柱是人体的 “顶梁柱”,由多个椎体串联而成,当骨量流失严重时,椎体容易因承受不住身体重量而发生压缩变形,每个椎体缩短几毫米,累积起来就会导致身高明显缩水。同时,胸椎压缩变形会使脊柱后凸,形成驼背,而驼背又会进一步加重脊柱的负担,陷入 “骨量流失 — 椎体变形 — 驼背加重” 的恶性循环。

信号三:轻微外力就骨折,愈合速度变慢

如果只是不小心滑倒、轻轻碰撞,甚至咳嗽几声就发生了骨折,尤其是手腕、髋部、脊柱等部位,一定要高度警惕骨质疏松。因为骨量减少后,骨骼的强度和韧性下降,变得脆弱易碎,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医学上称之为 “脆性骨折”。更值得注意的是,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会明显减慢,不仅会延长卧床时间,还可能因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血栓等并发症,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

信号四:牙齿松动脱落,牙龈反复肿痛

牙齿与骨骼同属钙化组织,骨质疏松会影响牙槽骨的密度和强度,导致牙槽骨吸收、萎缩,进而使牙齿失去稳固的支撑,出现松动、移位甚至脱落的情况。同时,牙槽骨的萎缩还可能导致牙龈退缩、牙根暴露,使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变得敏感,容易引发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问题,出现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等症状。如果排除了口腔卫生、牙周疾病等因素后,牙齿仍频繁出现松动、脱落,建议及时进行骨密度检查。

信号五:呼吸不畅,肺活量莫名下降

很多人想不到,骨质疏松还会影响呼吸功能。当脊柱发生压缩性骨折或后凸畸形时,会导致胸廓变形、胸腔容积缩小,限制肺的扩张,从而影响肺的通气功能,出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等症状,尤其在活动后更为明显。长期下来,还可能导致肺活量下降,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骨质疏松的危害不容小觑,但它并非 “不治之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一种信号,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测,这是诊断骨质疏松的 “金标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 D 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蛋类等;坚持适量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等,增强骨骼强度;同时避免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等不良习惯,减少骨量流失。记住,骨骼健康需要长期呵护,别等 “骨头脆” 了才追悔,从现在开始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为骨骼筑起坚固的 “防护墙”。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