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婷婷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9
982

流感高发季来临,家中有人发热,你是否会手足无措?别担心!作为护士,我为你整理了一份清晰、实用的居家护理指南,帮助你科学应对,守护家人健康。

发热≠洪水猛兽,但需科学看待

(一)发热的本质。发热是身体启动的防御机制,通过升高体温抑制病毒复制、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流感引起的发热通常持续3~5天,是免疫系统作战的信号。

(二)危险信号识别(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出现以下危险信号需立即就医:持续超高热(≥41℃);特殊人群如3月龄内婴儿发热、孕妇高热、70岁以上老人发热超3天;伴随呼吸困难、胸痛、精神萎靡或极度烦躁、频繁呕吐、抽搐、皮肤瘀点瘀斑、口唇指甲发紫、排尿显著减少等危重症状;慢性病如心脏病、肺病、糖尿病或免疫缺陷者(如肿瘤患者)发热;或发热反复超过5天仍未好转。

居家护理核心:舒适、降温、补液、隔离

(一)环境+体温监测。居家护理核心在于营造舒适环境、严密监测体温。保持室温约24℃及50%~60%湿度,使用加湿器缓解干燥。每日通风数次,避免冷风直吹,拉窗帘柔化光线,确保安静、独立的休息空间。体温监测推荐电子体温计,每次使用前后务必酒精消毒。38.5℃以下每4~6小时测一次,38.5℃以上或服药后每1~2小时测一次。务必记录每次的时间、体温、用药详情及症状,这对观察病情和就医至关重要。

(二)科学降温:物理与药物结合。科学降温需物理与药物结合。物理方法适用于所有患者:用温凉水(约32~34℃)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肘窝、大腿根、膝盖后方等血管丰富区域,避开心前区、腹部和脚底,每次10~15分钟,以防着凉。冷敷额头并勤换,穿着宽松纯棉衣物,盖薄被避免捂汗,寒战时暂加被,停止后撤去。多饮水助散热。药物降温需谨慎:体温超38.5℃且明显不适时考虑用药,有高热惊厥史或极度不适者可提前遵医嘱。常用药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分别适用3月龄和6月龄以上人群,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关键点:严格按说明书剂量和间隔用药,至少隔4~6小时,24小时不超4次;仔细阅读禁忌和相互作用,避免复方药叠加;儿童用药按体重精准计算,用专用工具;服药后多饮水;密切观察退热效果及皮疹、恶心等不良反应。

营养支持:吃得好,恢复快

发热期间营养支持的核心是提供清淡、容易消化且营养密度高的食物。重中之重是优先补充水分,因为发热会加速体内水分蒸发和电解质流失。除了多喝白开水,还可选择口服补液盐来有效预防和纠正脱水,尤其适合腹泻或大量出汗的患者。淡盐水、稀释后的新鲜果汁、蔬菜清汤以及米粥上层的米油也是不错的补充选择,目标是让尿液保持淡黄色或清澈,排尿量接近正常。食物选择上,主食推荐易消化的白米粥、小米粥、菜肉粥、烂面条、软面包或土豆泥。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滑嫩的蒸蛋羹、豆腐、鳕鱼、龙利鱼等细嫩鱼肉末、剁碎的鸡胸肉或少量瘦肉末,烹饪务必采用蒸、煮、炖等清淡方式。蔬菜水果应选择煮软的菠菜、生菜叶、冬瓜、番茄等瓜茄类,或胡萝卜泥;水果可选蒸软的苹果、香蕉或去皮捣成泥的猕猴桃。务必避免一切油腻煎炸的炸鸡、油条,辛辣刺激的辣椒、咖喱、生蒜,大量生冷的冰激凌、冷饮,坚硬难消化的坚果或粗纤维芹菜,以及过于甜腻的奶油蛋糕、巧克力。当患者食欲不振时,不必强求每餐吃很多,可以调整为每天5到6顿,每顿量少一些,这样更容易接受。

严防交叉感染:保护自己与他人

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严防家中交叉感染是保护所有人的关键。首要措施是做好患者隔离:尽可能安排患者单独居住一个房间并关好门,严格限制其活动范围,没有特殊情况不要离开房间。如果患者必须出房间(比如上厕所),务必要求其正确佩戴外科口罩。照顾者的防护同样重要:在直接接触患者、处理其口鼻分泌物、排泄物或接触过的物品时,必须全程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和手套。每次接触前后都要严格执行手部清洁,使用流动水和肥皂认真搓洗至少20秒,或者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液彻底消毒。同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用手直接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环境与物品的日常消毒不可忽视:对于门把手、电灯开关、桌面、手机表面、遥控器、卫生间洗手盆、马桶冲水按钮等高频接触部位,每天需要使用按说明稀释好的含氯消毒液(例如家用84消毒液),或者75%酒精湿巾进行仔细擦拭消毒。患者使用的餐具必须专人专用,每次使用后最好煮沸15~20分钟或者放入餐具消毒柜处理。患者的毛巾、浴巾要分开单独清洗,可先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再按常规方法洗涤。患者产生的垃圾,特别是用过的纸巾、口罩等,要放入专用的垃圾袋并扎紧袋口,按照所在社区的要求当作特殊垃圾处理。坚持每天对患者房间以及家里的公共区域进行有效的开窗通风换气。其他家庭成员应尽量减少与患者的接触,尤其是对老人、小孩、孕妇以及有慢性基础病的成员更要重点保护,并且所有人均需密切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细心观察:捕捉病情变化信号

细心观察患者状态是居家护理的关键环节,远不止定时量体温。照护者需时刻留意:患者是否保持清醒且对答清晰,还是出现嗜睡、反应迟钝或异常烦躁哭闹不止?呼吸是否急促费力,成人每分钟呼吸超过20次就需警惕,观察有无鼻翼扇动或点头状呼吸?面色是否苍白、发灰甚至发紫,手脚是否温暖,皮肤有无湿冷或呈现花斑纹?有无强烈口渴感,口唇、舌头是否干裂,眼窝或婴幼儿头顶囟门是否下陷,哭泣时眼泪少或无,同时小便颜色变深且量显著减少?还需注意咳嗽是干咳还是有痰、痰液颜色,呕吐、腹泻的频率和样子,以及有无皮疹或抽搐。务必将这些观察到的任何异常详细记录在体温日志里。

心理支持:安心是最好的“良药”

发热带来的不适常引发患者焦虑、烦躁,此时心理支持如同良药。照护者首先要保持充分耐心,真正理解患者的痛苦感受,避免任何抱怨或责备。沟通时使用简单易懂的话语,解释病情和护理措施,传递康复的信心。让患者明确知道你始终在身边守护,提供所需的安全感。及时响应其合理需求,例如帮忙调整躺卧姿势、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协助饮水等。还可以尝试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或是患者喜爱的有声书、广播故事等声音内容,帮助分散注意力,营造更舒适、放松的休养氛围。

综上所述,掌握识别危重信号、科学降温、合理补液、严格隔离、细心观察与心理支持这六大核心要点,你就能在流感高发季,为家人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守护墙。家庭护理是支持,但并非万能。当出现任何警示信号或你对病情有疑虑时,不要犹豫,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及时就医是保障生命安全最重要的一环。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