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宝1 陈小银2  单位:1.绵阳市三台县妇幼保健院 2.阿坝州壤塘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7
226

肺结核(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也可累及其他器官。由于其传染性强、治疗周期长,患者的全程护理尤为重要。

肺结核的疾病特点及护理需求

肺结核是一种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长期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乏力及体重下降。由于治疗周期长(通常6个月以上),患者易因药物副作用、经济负担或心理压力而中断治疗,导致治疗失败或耐药结核(MDR-TB)的发生。因此,护理工作需贯穿全程,确保患者规范治疗并顺利康复。

肺结核患者的全程护理策略

诊断阶段的护理

在患者确诊肺结核前,护理人员需配合医生完成以下工作:

症状评估:详细记录患者的咳嗽持续时间、痰液性状、发热规律等。

辅助检查:协助进行痰涂片、痰培养、胸部X线或CT检查,并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减轻焦虑。

感染控制:确诊前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避免院内传播。

治疗阶段的护理

用药督导与管理:

肺结核的标准治疗方案为直接观察治疗,护理人员需确保患者按时、足量、全程服药:

用药教育:向患者说明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的作用、剂量及常见副作用(如肝损伤、胃肠道反应、皮疹等)。

药物督导: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可采用家庭督导或社区督导模式,确保每次服药都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监督下完成。

副作用监测:定期检查肝功能、尿酸水平,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症状管理与营养支持:

呼吸道护理: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或吸痰。

发热管理:监测体温,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

营养干预:肺结核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应提供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如鸡蛋、牛奶、瘦肉、新鲜蔬果等。

心理护理: 

肺结核患者常因疾病 stigma(污名化)、长期隔离或经济压力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措施包括:

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表达情绪,提供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治疗信心。

社会支持:协助患者申请医疗补助,联系家属或社区志愿者提供陪伴与帮助。

康复阶段的护理

肺结核的康复不仅是临床症状的缓解,还包括肺功能恢复和社会回归。护理重点包括:

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或吹气球训练,促进肺复张。

运动指导:根据患者体能状况,推荐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逐步提高耐力。

随访管理:治疗结束后,仍需定期复查痰涂片、胸片,监测复发风险。

特殊人群的护理要点

耐药结核(MDR-TB)患者

耐药结核治疗周期更长(18-24个月),药物副作用更严重,护理需特别关注:

严格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直至痰菌转阴。

个体化用药管理:密切监测二线抗结核药(如阿米卡星、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

合并HIV感染的肺结核患者

HIV感染者免疫力低下,结核病进展更快,护理需注意:

抗病毒治疗(ART)与抗结核治疗的协调: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如利福平降低部分抗病毒药浓度)。

机会性感染预防:加强营养,监测CD4细胞计数,预防真菌或细菌感染。

老年及儿童患者

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需调整剂量,加强跌倒预防(如利福平可能导致眩晕)。

儿童患者:用药剂量需按体重计算,家长需接受用药培训,确保准确给药。

社区与家庭护理的作用

肺结核的全程管理离不开社区支持:

社区健康教育:通过讲座、宣传册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减少歧视。

家庭访视:医护人员定期上门督导用药,评估患者康复情况。

环境管理:保持居室通风,患者痰液需消毒处理(如煮沸或含氯消毒剂浸泡)。

结论

肺结核的全程护理涵盖诊断、治疗及康复各阶段,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家庭及社区的共同努力。通过规范的用药督导、科学的症状管理、心理支持及康复指导,可显著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耐药发生,帮助患者重返健康生活。未来,应进一步推广“患者中心”的护理模式,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结核病管理,实现“终结结核病”的全球目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