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丛涛  单位: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7
332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脑出血等)占比高达40%,而熬夜、吸烟、高血压等因素正是诱发脑血管病变的主要“元凶”。了解这些习惯对脑血管的危害机制,不仅是守护生命健康的必修课,更是当代青年建立科学生活方式的重要起点。

熬夜

熬夜打破了生理规律——当身体处于清醒状态,交感神经会持续兴奋,促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大量分泌,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此时,脑血管被迫在本该休息的时间里“超负荷运转”,长期如此,血管壁会因持续受到高压血流的冲击而变得脆弱,就像反复被拉伸的橡皮筋,弹性逐渐丧失。临床研究表明,长期熬夜者发生急性脑血管梗死的概率比正常作息人群高出40%以上。那些在凌晨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急诊室的案例,往往与持续熬夜有着直接关联。

吸烟

尼古丁是烟草中的主要成瘾成分,进入血液后会迅速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引发血管强烈收缩。数据显示,一支香烟就能让脑动脉直径瞬间缩小15-20%,血流阻力大增,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血管壁压力骤升。长期如此,血管壁弹性纤维会断裂,如同老化橡皮筋。临床表明,吸烟者脑卒中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3倍,蛛网膜下腔出血率高4倍,且二手烟对脑血管危害同样显著,暴露其中的青少年脑血管弹性比同龄人低12-15%。

高血压

在显微镜下,高血压患者脑小动脉会玻璃样变性,平滑肌被胶原纤维取代,血管如年久失修的水管般僵硬。直径小于200μm的微小动脉硬化后自主调节功能丧失,血压波动易致血流异常,分叉处还易形成1-2mm微动脉瘤,血压骤升时可能破裂。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脑出血风险是非患者的4-6倍,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风险增加20-30%。此外,长期高血压还会导致脑内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引发慢性缺血,逐渐损伤脑细胞,出现记忆力减退等脑功能衰退迹象。而且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持续威胁脑血管健康。

科学防护措施

1.规律作息

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尽量在23点前入睡,让大脑和血管能够在夜间进入“修复模式”。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表,即使在周末也不要轻易打乱作息,这样才能让身体的生物钟保持稳定,避免血压出现剧烈波动。如果因工作原因不得不熬夜,事后应及时补觉,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帮助身体修复熬夜造成的损伤。

2.戒烟

对于吸烟者来说,戒烟是保护脑血管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如果自己戒烟困难,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通过药物、心理干预等方法提高戒烟成功率。同时,还要尽量避免二手烟的暴露,远离吸烟环境,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血管健康。

3.控制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 以下。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至关重要。

4.均衡饮食

要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食盐摄入过多会引起血压升高,并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避免食用那些腌制、深加工等高盐食物。可以适量地摄入钾元素含量高的食物,适量的钾能够帮助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生活中常见的含钾丰富的食物有香蕉、土豆、菠菜等。还应该多摄入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比如生活中常见的鱼类、豆类、坚果类食物。均衡的饮食就像为脑血管“注入活力”,让它能够保持健康的状态。

5.定期体检

特别是对于40岁以上人群、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脑血管检查。如果出现突然的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先兆,应立即就医,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脑血管的健康关乎大脑的正常功能,更关乎生命的质量。当我们了解了熬夜、吸烟、高血压等习惯对脑血管的危害,就应该立刻行动起来,摒弃不良习惯,拥抱健康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