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5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生活习惯,以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1、慢性支气管炎介绍
定义: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以气道黏膜慢性炎症和不可逆性的气道结构改变为主要特点。
症状体征:(1)症状方面:患者最常见的表现是咳嗽,且咳嗽通常是持续性的,可能在清晨或夜间加剧。患者还常出现咳痰,痰液通常为白色黏液状,但在感染时可能变为脓性。呼吸困难是另一个重要的症状,特别是在体力活动或运动时,患者可能会感到气短或喘息。除了上述症状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胸闷或胸痛。(2)体征方面:患者在肺部听诊时常可见异常呼吸音,如湿啰音或哮鸣音,这是由于呼吸道炎症和黏液分泌过多导致的。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桶状胸、肺部过度充气等体征,这是由于长期慢性咳嗽和呼吸困难导致的肺部结构改变。
发病过程: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1)潜伏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呼吸道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2)急性发作期:会出现明显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会持续数天到数周,严重时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3)慢性迁延期: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仍然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4)临床缓解期:症状已经基本消失或得到明显缓解,呼吸道功能和健康状况也逐渐恢复正常。
辅助检查:常见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1)血常规检查: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或合并肺部感染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喘息型患者可能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高。(2)动脉血气分析:该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疾病早期可能出现轻中度低氧血症,晚期则可能同时出现高碳酸血症。(3)痰液检查:痰液涂片检查中,中性粒细胞的出现可能表明存在细菌感染。喘息型患者如果显示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可能表明存在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培养检查中,常见的病原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奈瑟球菌等。(4)X线检查:X线检查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辅助诊断手段。疾病早期可能无异常发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常会显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两下肺野较明显,还可能观察到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肌下降且变平等征象。(5)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通气功能、换气功能以及呼吸调节功能等,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
临床诊断: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症状必须持续存在,每年至少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二是必须排除其他具有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
2、“寒冬”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影响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具有季节性,常在春冬季发病,夏秋季则较轻。
“寒冬”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寒冷天气会刺激气道,导致气道痉挛和收缩,从而加重咳嗽、咳痰和喘息等症状。(2)寒冷天气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使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如流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3)冬季室内通风减少,空气干燥,容易造成气道黏膜干燥、瘙痒,这也会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4)冬季缺乏阳光和户外活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可能受到影响,如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也会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而言,“寒冬”还可能带来其他健康风险。例如,老年人对寒冷的适应性较差,容易因为受凉而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进而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
3、总结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并形成合理的饮食习惯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诊,以安全度过冬季。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以稳定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