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晓珊  单位: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创伤 骨科  发布时间:2025-06-03
44

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一个不凑巧就有可能发生骨折,哪怕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也避免不了生活中的意外。笔者在这里为大家介绍部分骨科患者恢复期的日常护理要点,帮助大家护理骨科恢复患者,为患者和陪护人员提供更好的参考指导。

伤口处理

导致骨折的情况多种多样,骨折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但最终都避免不了手术恢复或中医正骨恢复。两种恢复方式,会有不同的护理要点,笔者在这里主要介绍手术恢复的要点。

进行了手术之后,需要每日检查手术或创口部位是否有红肿、发热、异常疼痛等感染迹象,如出现感染现象及时上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根据医生的医嘱,定期地更换敷料,伤口尚未结痂时,禁止伤口沾水,避免伤口恶化。如果出现异常的渗血、化脓或异味,也需要及时联系医生就医,避免进一步感染恶化。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经历重大创伤才会出现骨折现象,骨折绝非小问题,而是需要认真护理的重大创伤。部分人群因骨质疏松出现骨折,则需要专项的护理措施,与常规骨折护理有一定区别。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见传统中对骨折的认识。及时地摆正对骨折的认识,是护理骨折患者的第一步。

疼痛管理

骨折患者需要经过2~3个月漫长的恢复期,在恢复期内,患者都有可能感受到剧烈的疼痛,需要按照医嘱及时地服用止痛药。当疼痛过于剧烈,药物无法抑制时,需要及时就医,避免骨骼伤情恶化。到了后期无需使用药物抑制时,出现骨骼疼痛,可以采用冰敷或热敷,抬高患肢,减少肢体的承重,缓解肢体压力,以此来缓解疼痛。

将疼痛数字化显示,让患者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疼痛的级别,帮助患者清晰地表达疼痛程度,及时地为医生提供关键信息,帮助医生进行判断。定时定点关注患肢的情况,及时地上报,方便医生作出判断。骨折需要漫长的恢复期,恢复期内,部分操作极有可能引发二次伤害,需要患者减少体力劳动、减少患肢承重、保护好自身、避免摔跤,这样才能度过骨折后的恢复期。

活动与康复训练

无法行动的卧床患者,需要定时进行翻身,每两个小时进行一次,避免出现压疮。能够进行自主活动时,让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缓解患病带来的焦虑感。下肢手术者在前期恢复期,借助相关工具进行辅助行动,比如拐杖、助行器等。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关节活动,避免后续出现关节粘连,活动也需量力而行,不可强行为之,慢慢地恢复肌肉力量。合理地使用辅助工具,比如支具、石膏和矫形器,保证患肢的恢复。

出院后,让患者多出去走动,晒晒太阳,提高自身的钙吸收能力,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

饮食与营养

骨折患者在恢复期需要食用高蛋白的饮食,比如鱼类、瘦肉、豆类和鸡蛋,高蛋白能为身体修复提供原料,提高身体自我修复的效率。身体修复骨折需要钙与维生素D,应多食用牛奶、鱼类、绿叶蔬菜和医生建议的补充剂。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够帮助患者排便,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适量地食用,能够缓解排便困难。过于肥胖的患者则需要减重,减重后能有效地减轻对关节的压迫,帮助骨折尽早恢复。

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尤其关注并发症,做好并发症的预防,相关并发症有深静脉血栓、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在卧床期间极易发生,需要定期进行活动,为患者穿弹力袜,辅助血液回流,避免血栓形成。当下肢出现异常肿大、疼痛时,需要及时就医。压疮则是因为患者卧床时间过长,需要定期为患者翻身、擦洗,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在尾骨处设置减压垫,为相关部位减压。出现肺部感染的卧床者需要护理者帮助进行排痰,减轻呼吸困难。

环境改善与心理调整

骨折患者后期恢复多在家中进行,家属需要协助患者进行恢复,定时与患者聊天,减轻患者的焦虑。鼓励患者出去社交和晒晒太阳,提升自身抵抗力的同时还能避免患者出现孤独、焦虑等情绪。骨折恢复期漫长,需要摆正心态,慢慢恢复,不能急功近利,避免对骨折处造成二次损伤。家中应保持干净整洁,避免骨折患者从事过重的家务劳动,慢慢地增加活动量,这样不仅能缓解焦虑,还有利于患者恢复。家属与患者都不必过于紧张,骨折情况会随着时间慢慢好转,出现问题及时就医,大部分问题都能解决。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