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5胆囊结石手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常见、有效的方法,但是手术的成功只是康复旅程的开始,术后的护理和康复也很重要,科学的术后护理能促进伤口的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一、术后疼痛管理
科学的疼痛管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痛苦,促进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多模式镇痛是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法,结合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局部麻醉药等多种镇痛药物和方法,实现个体化镇痛,减少单一药物的副作用。术后医生会开具止痛药,需严格按剂量和间隔服用,布洛芬需饭后服用以减少胃刺激,且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如果疼痛度依然很高,需联系医生调整方案,切勿自行增加药量。在疼痛度较低的情况下可半卧位减轻腹部张力,缓解切口疼痛,术后24小时内用冰袋冷敷伤口减少肿胀,48小时后改用温毛巾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听音乐、与家人聊天或进行深呼吸练习降低疼痛感知度。
二、伤口护理与观察
术后患者应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污染,更换敷料期间使用无菌技术,避免交叉感染,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裂开等异常情况,如有发现应就医处理。且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伤口护理,避免自行处理或随意更改护理方案,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与医护人员沟通。术后前3天由医护人员每日换药,之后可每2—3天换药一次,使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棉球从伤口中心向外环形擦拭,避免来回摩擦,换药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保持伤口透气,洗澡可用防水敷贴保护,避免淋浴直接冲淋伤口,如果纱布被渗液浸透,需及时更换,观察渗液颜色,正常为淡黄色,若为血性或脓性需就医。
三、饮食调理与营养支持
术后初期患者应以流质、软食为主,减少胆囊区的刺激,肠道功能恢复过程中,患者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通饮食,饮食调整过程中避免高脂、高胆固醇、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胆囊负担或引起不适,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术后6—8小时禁食禁水,待肠鸣音恢复后进食,术后1—2天食用米汤、藕粉、稀粥,每次50—100ml,每日6—8次,术后3—5天食用烂面条、蒸蛋羹、豆腐脑避免产气食物,术后1周食用瘦肉、鱼虾、蔬菜,每日脂肪摄入<30g。
四、活动与休息管理
术后早期,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但可在床上进行简单的活动,主要是翻身、活动四肢等,身体逐渐恢复后,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逐渐下床,散步、轻度拉伸等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或引起并发症。且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休息过程中选择舒适的睡姿,避免压迫伤口或引起不适,听音乐、阅读等放松心情,缓解术后的焦虑和压力。
五、并发症预防处理
为预防感染,患者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沾水和污染,注意个人卫生、营养支持,增强身体抵抗力,如有发热、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就医处理。为预防胆漏的发生,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或导致胆管损伤,并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如有腹痛、腹胀、黄疸等症状,应就医处理。同时,胆囊结石手术还会引起出血、血栓等并发症,为处理此类并发症,应观察身体状况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就医处理。若术后3—5天出现剧烈腹痛、发热、黄疸,应立即就医。患者应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咳嗽、咳痰、呼吸急促是肺部感染的症状,为预防感染,术后24小时内应开始深呼吸训练,每日主动咳嗽3—4次。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需在术后6小时开始床上活动,并每日下地行走3—4次,每次10分钟。
六、心理调适与情感支持
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战胜疾病并恢复健康,通过与家人朋友沟通、参加康复小组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可利用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术后康复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幸福感。同时,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复查,以评估胆道功能和消化系统的恢复情况,为后续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患者应向医生反馈康复情况,医生会根据反馈调整康复计划,保证康复进程的顺利进行。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