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秋颖  单位: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3
1716

热性惊厥大多属于自限性发作,并不一定意味着神经系统损伤。了解热性惊厥的定义、类型、病因与症状特征,是家长科学应对和医生合理诊治的基础。

1 什么是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是一种好发于幼儿群体的急性神经反应,通常在孩子体温快速上升、尤其是发热早期突然出现抽搐发作,其典型特征是在体温达到38℃以上时伴随全身抽动,给家长带来极大恐慌。医学上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单纯性热性惊厥和复杂性热性惊厥。前者发作时间较短,一般持续不超过5分钟,抽搐结束后患儿很快恢复正常意识,整个过程通常不会超过15分钟,通常24小时内不会再次发作;而后者则表现为抽搐时间超过15分钟,或24小时内出现两次以上发作,恢复期常伴有短暂的嗜睡、反应迟钝等神经表现,提示需进一步医学干预。

导致热性惊厥的根本原因是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完全成熟,神经元对体温变化高度敏感。当机体因病毒或细菌感染、疫苗接种等情况引发体温骤升时,便可能诱发这种反应。症状上,患儿通常会出现四肢剧烈抽动、肌肉强直或阵挛,伴随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口吐泡沫等表现,双眼可能出现凝视、斜视或眼球上翻的现象,严重时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大小便失禁等惊厥性体征。

2 热性惊厥危险吗

热性惊厥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惊心动魄,尤其是孩子突然抽搐、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等表现,极易让家长产生“孩子是不是要出大事”的恐惧,但从医学角度来看,大多数热性惊厥其实并不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单纯性热性惊厥,发作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5分钟,事后意识很快恢复,极少造成大脑损伤或留下后遗症。研究显示,约2%–5%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热性惊厥,大多数只发作一次或极少数几次,并不会演变为癫痫。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复杂性热性惊厥,即发作时间超过15分钟、24小时内多次抽搐,或表现出局灶性抽动等异常,提示存在潜在的神经系统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如果在孩子发作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并及时就医评估病因,大多数患儿可顺利康复,无需过度担忧。

3 热性惊厥的防治措施

3.1 发热管理要及时合理

发热是引发热性惊厥的核心诱因,因此在孩子出现体温升高的早期阶段,及时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措施尤为重要。家长应在孩子体温超过38.5℃时进行温水擦浴、减少衣物、保持室内通风等物理降温措施,避免捂热导致体温骤升;同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尤其对于既往有热性惊厥史的儿童,应在发热初期积极干预,避免体温飙升引发惊厥。

3.2 正确处理抽搐过程

当孩子出现热性惊厥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确保安全。应立即将孩子放置于平坦地面,并侧卧以避免呕吐物吸入气道。切忌用力压制肢体抽动,也不应在发作期间强行喂药或喂水。家长应观察记录发作的持续时间、表现特征,并密切关注是否有紫绀、呼吸不畅等表现。如果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或发作后孩子意识无法恢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处理。

3.3 明确发作类型

区分单纯型与复杂型热性惊厥对于后续治疗和监测具有指导意义。对于首次发作或复杂性发作的患儿,应在医生建议下进行脑电图、神经影像等相关检查,排除潜在神经系统疾病。若患儿为反复热性惊厥,则应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复查,评估是否存在转变为癫痫的风险。家长需高度重视每一次发作的具体表现,并按医嘱随访。

3.4 做好预防接种监测

部分孩子在接种疫苗后可能因免疫反应而出现短期发热,从而诱发惊厥。因此,对有热性惊厥史的儿童,接种前需向接种医生说明病史,以便选择合适的疫苗时间窗口,并在接种后做好体温监测与应急准备。同时,应鼓励儿童增强体质,保持规律作息、营养均衡,避免过度疲劳和环境刺激,降低整体感染风险。

总之,热性惊厥虽然表现惊人,但绝大多数属于良性、短暂的神经反应,不会对孩子造成长期危害。关键在于家长能否保持冷静、科学处理,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支持。正确的认知是面对热性惊厥最有力的武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