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紧张,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句话听起来很暖心,但是对于焦虑症发作期的人来说,““别紧张””可能会是火上浇油!这就像对着一个溺水的人说“别呛水”一样,不仅帮不上忙,还可能让情况变得更糟。所以,你要知道到底该怎么做才是真的能帮到他们
焦虑症:被误解的“心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焦虑症是所有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你身边可能现在就有一个正在与焦虑症作斗争的人。如果遇到他,你要能理解:焦虑症不是“矫情”,也不是“想太多”,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疾病。患有焦虑症的人经常会经历强烈而过度的恐惧和担忧,这些感觉通常伴随着身体紧张和其他行为和认知症状,很难控制,让人十分痛苦。
当焦虑症发作时......
焦虑发作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或“战斗”或“逃跑”的反应: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头晕目眩、身体震颤、四肢麻木、盗汗、恶心、腹痛、注意力不集中、恐慌等,严重时还会有“濒死感”。许多人第一次经历这些症状时,都会以为自己心脏病发作了。
为啥“别紧张”这句话会火上浇油?
当焦虑发作的人听到“别紧张”时,他们内心可能会这样想:“连这点小事都控制不了,我真是太没用了。”这种自我批评会加重焦虑,形成恶性循环。你要知道,焦虑症患者的痛苦是真实的,说“别紧张”就像在否定他们的经历,让他们感到被误解、被孤立。“别紧张”这句话暗示着“你应该能够立即控制自己的情绪”,但焦虑发作时,理性思维往往被情绪控制,这种期待只会增加患者额外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别紧张”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的帮助方法,就像对一个迷路的人说“别迷路”一样毫无意义。
我们该怎么做?
面对焦虑发作的人,我们自己首先要保持冷静,才能给予患者安全感。用平静、温和的语调告诉他们:“我在这里,你是安全的”,避免突然的动作或大声说话。在语言表达上,绝对不要说“别紧张,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想太多了”、“别人都没事,你怎么这样”、“振作起来”这类话。应该说“我理解你现在很难受,这种感觉会过去的”、“你想让我陪着你吗?”、“我们一起慢慢深呼吸,好吗?”、“你已经很勇敢了,正在努力应对这些感觉”。记住,一句温暖的“我陪着你”,远比一千句“别紧张”更有力量。
接下来可以引导他们进行“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住呼吸7秒,呼气8秒,重复几次。同时使用“5-4-3-2-1感官技巧”帮助他们重新与现实连接:说出5样你能看到的东西,4样你能触摸到的东西,3样你能听到的声音,2样你能闻到的味道,1样你能尝到的味道。同手,将他们带到安静的环境中,避免大声喧哗,让患者保持冷静。
从长期来讲,我们需要帮助患者建立支持系统,鼓励他们加入支持小组,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定期给予关心但不要过度干预。也可以为患者制定7-9个小时的睡眠计划,经常锻炼身体,哪怕只走一小段路,尽可能坚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习惯。同时要学习放松技巧,缓慢呼吸,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养成正念冥想的好。这些方法,患者每天坚持几分钟也有效果。还要注意避免或减少饮酒,不要使用非法药物,减少咖啡因摄入,学会释放压力。
什么时候该就医?
当焦虑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出现自伤或自杀念头、伴随其他身体疾病、药物或酒精使用增加时,应立即寻求医疗支持,进行心理干预,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焦虑症患者发病时是一个需要耐心理解的过程。你不需要完全“修复”他们,只需要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给予陪伴和支持。家属也要注意自我保护:设定健康的边界,寻求自己的支持系统,学习焦虑症相关知识,在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前提下帮助患者走出困境。
焦虑症不是性格缺陷,而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虽然有非常有效的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但只有大将近1/4的患者自愿接受治疗。当你下次遇到焦虑发作的人时,请你记住:他们需要的不是建议,而是理解;不是解决方案,而是陪伴;不是批评,而是接纳。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理解和包容的环境,让每一个与焦虑作斗争的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