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洪花  单位:资中县人民医院 产科  发布时间:2025-07-31
60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孕妇平均年龄的上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尽管这种情况在大多数孕妇中分娩后血糖可以恢复正常,但若管理不当,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包括巨大儿、早产、产伤、新生儿低血糖,甚至增加远期患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识别、科学诊断与规范治疗,对于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原因与诊断标准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机制与妊娠期间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在妊娠中晚期,胎盘分泌的多种激素,如人胎盘催乳素、雌激素、孕激素和皮质醇等,会降低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当胰岛β细胞的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时,就会出现糖代谢紊乱,即妊娠期糖尿病。除了激素变化外,孕妇本身的体质也是重要因素,如孕前体重过重、家族有糖尿病史、既往妊娠期糖尿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或曾分娩过巨大儿的孕妇,其患病风险更高。

目前我国采用的是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筛查手段。一般建议在孕24至28周进行筛查,对有高危因素者可提前在孕早期或建档时筛查。具体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5.1 mmol/L、餐后1小时血糖≥10.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8.5 mmol/L,任意一项达到或超过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值得注意的是,该诊断标准是基于母婴并发症风险与血糖水平相关性的基础上制定的,较为敏感,能够尽早发现轻度血糖异常的患者。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原则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将孕妇血糖控制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预防高血糖对胎儿及孕妇本人的不良影响。治疗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首先是饮食管理。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建议每日分配三餐三点,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粗粮、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控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保持总热量适度,并根据孕期体重增长目标进行个体化指导。孕妇应避免过饥或暴饮暴食,以防血糖剧烈波动。

在医生指导下,孕妇可选择低强度、有节律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水中运动等,一般每次30分钟,每周不少于5次。运动应避免在饭后立即进行或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注意身体信号,防止疲劳或跌倒。规律运动不仅有助于血糖控制,还能促进胎儿发育,改善孕妇情绪,减少妊娠期体重异常增长。

当通过饮食与运动干预2周后血糖仍未达标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启动药物治疗。目前妊娠期首选的降糖药物是胰岛素,因为其降糖效果明确,且不通过胎盘,对胎儿安全性高。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腹部、臀部或大腿前侧,注射剂量依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近年来,也有部分口服降糖药物被研究用于妊娠期糖尿病,但由于其跨胎盘能力及长期安全性尚不明确,临床应用仍需谨慎。

产前监测与分娩后随访管理

妊娠期糖尿病不仅需要在妊娠期间科学管理,还需重视孕期的母胎监测和分娩后的随访。孕期高血糖可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异常,尤其是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产程中易引发难产、肩难产、产道撕裂等并发症,因此孕期需定期进行胎儿超声、羊水指数评估及胎心监测,必要时进行胎盘功能评估。同时,孕妇应自我监测血糖,一般建议每日监测空腹及三餐后1小时血糖,及时掌握血糖变化趋势,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分娩方式应个体化,综合考虑胎儿体重、孕妇骨盆情况、血糖控制情况等因素。大多数血糖控制良好、胎儿体重适中的患者可以顺产;若发现胎儿过大或合并其他妊娠并发症,医生可能建议择期剖宫产以保障母婴安全。

分娩后,随着胎盘排出,多数孕妇的血糖可逐渐恢复正常,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完全放松警惕。研究发现,约有30%至5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未来5至10年内发展为2型糖尿病。因此,产后应继续定期监测血糖,建议在产后6至12周进行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以明确是否存在持续性糖代谢异常。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