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93在家庭护理中,照顾卧床老人的饮食是一项需要格外细心的任务。其中,预防误吸是重中之重。误吸,简单来说,就是指食物、口腔分泌物等误入了气道。这对于身体机能衰退的卧床老人而言,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健康问题。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帮助卧床老人在饮食上“过三关”,实现安全进食,远离误吸风险。
一、食物选择关
质地软烂是首选。卧床老人的咀嚼和吞咽能力大不如前,食物的质地就得格外讲究。像豆腐、蒸蛋、土豆泥这类软嫩的食物,堪称绝佳选择。豆腐软滑顺口,富含优质蛋白质,营养丰富还极易消化;蒸蛋细腻嫩滑,入口即化。而像坚果、饼干这类硬邦邦的食物,老人咬起来费劲,吞咽时稍不注意就容易卡住引发误吸,得尽量避开。
巧妙加工更易咽。除了选对食物质地,对食物进行合理加工也很关键。对于肉类、蔬菜这些常规食物,不妨先煮得软烂些,再切成小块或者剁碎。要是觉得这样还不够方便老人吞咽,那就拿出榨汁机、破壁机,将食物打成泥状。
二、进食体位关
半卧位——黄金进食体位。老人吃饭时,体位的选择至关重要。理想状态是将床头摇高,或者用枕头把老人的上半身垫高,让老人呈半坐卧位,身体与床面形成30°-60°的夹角。这个角度利用了重力的作用,食物能顺着“滑梯”稳稳地滑进胃部,大大减少了食物反流的风险,同时也让老人呼吸和吞咽更加顺畅。
特殊情况侧卧位。要是老人身体状况实在不允许抬高上半身,那进餐时可以考虑让老人采取侧卧位,头部微微向前倾。这种姿势能防止食物在口腔里“扎堆”,降低误吸的可能性。
三、进食过程关
细嚼慢咽益处多。老人进食时,一定要放慢节奏,细嚼慢咽。一顿饭花个20-30分钟慢慢吃,每一口食物都在嘴里嚼得细碎,这样既有助于消化吸收,又能有效减少误吸。同时,“食不言”的老规矩可得遵守好,边吃饭边说话,食物很容易“走错路”误入气管,引发呛咳。
精准把控一口量。对于有吞咽障碍的老人,每次送进嘴里的食物量得从小剂量开始摸索。一般起步可以控制在5-10毫升,用那种薄、小的金属勺子喂食最为合适。随着老人进食情况逐渐稳定,再酌情增加食量。这么做能让老人更好地适应吞咽过程,把误吸风险降到最低。
特殊餐具来助力。给老人选餐具也有大学问。勺子要选勺面小、表面光滑、边缘钝厚、柄长的,容量以5-10ml为宜。这样的勺子方便控制每次喂食量,还不会伤到老人口腔,长柄设计让喂食者操作起来更顺手。要是老人习惯用吸管喝水,可得格外小心,吸管里液体流速快,老人反应稍慢就容易呛到。要是发现老人用吸管总呛,不妨换成汤匙或者斜口杯,斜口杯能更好地控制液体流出速度和方向,误吸风险也就小多了。
吞咽方法巧掌握。存在吞咽障碍的老人,不妨试试一些特殊的吞咽方法。比如侧方吞咽,吃饭时向左、右侧转头进行吞咽,能让食物在咽部通行得更顺畅,避免食物残留在口腔两侧。每吃几口食物,做一次空吞咽,也就是嘴里没食物时吞咽一下,能确保口中食物都被顺利咽下,再接着吃下一口,防止食物残留引发误吸。每吃3-5口饭,喝一小口水,交替进行,既能刺激吞咽反射,又能把咽部残留食物冲刷干净。但喝水时也得小口慢咽,可别大口猛灌。另外,进食时老人把舌头用力往后移,能助力食物通过咽部;颈部尽量前屈,像点头一样做空吞咽动作,能清理会厌谷残留食物;吞咽时颈部前屈,扩大了会厌谷空间,能防止食物溢漏进喉前庭,让进食更安全。
全程留意保安全。在老人进餐过程中,家人或护理人员得全程在旁密切观察。时刻留意老人的表情、动作以及呼吸状况,一旦发现老人呼吸急促、咳嗽、吞咽困难,就得马上停下喂食。要是老人不幸发生呛咳,别慌!先让老人身体前倾,轻轻拍打背部,帮着把呛进气管的食物咳出来。要是呛咳严重,食物咳不出来,就得立刻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时赶紧拨打急救电话。进餐后,也要记得协助老人用温水漱口,清洁口腔,有需要时用牙刷、牙线清理齿缝,防止食物残渣在口腔滋生细菌。而且,老人至少要保持坐位或半坐位30分钟,别急着让老人平躺,避免食物反流引发误吸。
防误吸对于卧床老人的饮食安全意义重大。只要我们用心帮助老人过好食物选择关、进食体位关、进食过程关这“三关”,就能大大降低误吸风险,让老人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要是老人频繁出现呛咳、哽噎等情况,可别犹豫,赶紧带老人就医检查,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健康隐患。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