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提到高血压,大众常将其与老人和慢性病患者联系起来,认为这是老年病,年轻人觉得是几十年后才需担心的事。但现实是,我国18-35岁年轻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突破10%且逐年上升,高血压正悄然向年轻群体蔓延,不良生活习惯和精神压力是“隐形推手”。
年轻人高血压患病率飙升
1.总体患病率突破警戒线:《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18-4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11.0%,即每10个年轻人中有1人血压超标,而2012年为6.9%,十年间增长近60%。
2.“无症状高血压”占比高,隐匿性更强:与老年人不同,年轻人高血压多为“无症状型”,血压超出正常范围却无明显不适,常于体检或偶然测量时才被发现,易错过早期干预时机。
3.“高血压前期”人群庞大,未来风险高:除确诊患者,更多年轻人处于“高血压前期”。数据显示,18-44岁人群中高血压前期比例达24.7%,若不调整生活方式,未来5-10年内发展为确诊高血压的概率超50%。
年轻人高血压的诱因
1.饮食失控:
(1)高盐饮食为首恶:年轻人偏爱外卖、火锅、腌制食品,其含盐量远超每日推荐量(世卫建议≤5g)。过量钠摄入致水钠潴留、升高血管压力,诱发高血压。
(2)高油高糖推波助澜:常吃炸鸡、奶茶等易致肥胖,肥胖使血管弹性下降、外周阻力增加,成为高血压帮凶。
2.作息紊乱:
(1)熬夜打乱血压节律:人体血压有“昼夜节律”,年轻人长期熬夜(凌晨1-2点后入睡),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夜间血压无法下降,甚至出现“反勺型血压”,损伤血管内皮,诱发高血压。
(2)久坐减少血管活性:办公室白领、学生等久坐超8小时,缺乏运动使血液循环减慢、血管弹性降低。研究表明,每周运动不足150分钟的年轻人,高血压风险比规律运动者高30%。
3.精神高压:
(1)工作学习压力大:年轻人面临职场竞争、房贷、学业考核等,长期“高压”使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2)情绪波动频繁:频繁的焦虑、愤怒等情绪使血压“骤升骤降”,长期刺激使血管从“弹性”变“僵硬”,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
4.不良嗜好:
(1)吸烟损伤血管内皮: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成分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升高血压。吸烟的年轻人患高血压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5倍。
(2)过量饮酒升高血压:年轻人聚会常见“拼酒”“酗酒”,酒精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饮酒后数小时内血压快速升高,长期饮酒使血压持续高位。
年轻人如何防控高血压
1.调整饮食:
(1)控盐:烹饪少用盐和酱油,少吃外卖与加工食品,用葱、姜等替代部分盐调味。
(2)限油限糖:每周吃油炸食品不超1次,甜食控制在2次以内,多吃蔬菜(≥500g/天)、水果(200-350g/天)和全谷物。
2.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1)固定作息:23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打乱血压节律。
(2)坚持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搭配2次力量训练,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血管弹性。
3.管理情绪:
(1)减少高压刺激:合理规划工作学习,拒绝不必要的社交和任务,减轻心理负担。
(2)主动调节情绪:通过听音乐等方式释放压力,避免负面情绪积压。
4.定期监测:
(1)定期测量:18岁以上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有风险因素者每3-6个月测1次;高血压前期或患者每周至少测2-3次并记录。
(2)及时就医:多次测量血压≥140/90mmHg或有不适症状,及时到心内科就诊,排查继发性高血压并遵医嘱干预。
总之,高血压不再是老年人专属疾病,它与日常饮食、作息、情绪相关,却常被忽视。年轻不是资本,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应从现在开始主动防控,让高血压远离自己,守护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