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伤,无论是因意外事故还是慢性劳损所致,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疼痛,还对日常生活产生诸多不便。在骨伤的治疗过程中,日常护理至关重要,而中医护理凭借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能为骨伤患者的康复助力。
饮食调理,促进愈合
1.初期活血化瘀
骨伤初期,局部气血瘀滞,此时饮食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可多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如山楂、桃仁等。将山楂切片,与粳米一起熬粥,每日食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局部肿胀疼痛。此外,适量饮用田七煲鸡,田七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作用,鸡肉富含蛋白质,能为身体提供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2.中期和营生新
骨伤中期,病情趋于稳定,治疗重点转向和营生新、接骨续筋。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每天饮用适量牛奶,有助于骨骼的修复。猪蹄富含胶原蛋白,对骨折部位的愈合有积极作用。同时,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菠菜、橙子等,补充维生素,促进新陈代谢。
3.后期补肝肾强筋骨
骨伤后期,患者需要补肝肾、强筋骨,以巩固疗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可食用一些枸杞、杜仲、黑芝麻等。将枸杞、杜仲与排骨一起煲汤,既能补肝肾,又能强筋骨。黑芝麻可磨成粉,每天食用一勺,对骨骼健康大有裨益。
康复锻炼,助力功能恢复
1.早期微动
在骨伤早期,虽然肢体活动受限,但适当的微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如上肢骨折患者,可进行握拳、屈伸手指等简单动作;下肢骨折患者,可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这些微动动作要轻柔,幅度不宜过大,每次进行10-15分钟,每天3-4次。
2.中期增加活动量
随着病情的好转,在中期可逐渐增加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活动量。上肢骨折患者可进行手腕、肘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下肢骨折患者可借助拐杖等辅助工具,进行部分负重行走练习。同时,配合一些中医传统功法,如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须单举”等动作,能调节气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3.后期强化锻炼
骨伤后期,骨折部位基本愈合,此时应强化锻炼,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可进行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锻炼全身肌肉和关节,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对骨伤患者的康复极为有利。
情志调节,增强康复信心
1. 理解患者情绪
骨伤患者因身体疼痛和生活不便,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关心和支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2. 中医情志疗法
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密切相关,通过调节情志可促进疾病康复。可采用以情胜情法,如对于焦虑的患者,可采用“喜胜忧”的方法,给患者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笑话,让患者开怀大笑,缓解焦虑情绪。也可通过音乐疗法,选择一些舒缓、悠扬的古典音乐,让患者在音乐的熏陶下放松心情。
3.鼓励社交活动
鼓励患者适当参与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相聚,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社交活动能让患者转移注意力,减少对疾病的关注,增强康复的信心。
中医特色护理,缓解症状
1.中药热敷
将一些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如乳香、没药、木瓜等研成粉末,装入布袋中,蒸热后热敷于骨折部位。热敷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每次热敷20-30分钟,每天1-2次。
2.艾灸
对于骨伤患者,可选择足三里、三阴交、肾俞等穴位进行艾灸。艾灸时要注意距离皮肤适当,避免烫伤。每周艾灸2-3次,有助于促进骨骼愈合,增强身体抵抗力。
3.按摩推拿
在骨伤后期,适当的按摩推拿能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按摩推拿应由专业人员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揉法、滚法、按法等手法,对骨折部位周围的肌肉、关节进行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