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5小区张阿姨最近总念叨:"医生让我少吃盐,我炒菜都快不放盐了,血压怎么还是忽高忽低?"其实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有类似困惑——控盐确实是降压饮食的基础,但想让血压稳稳当当,还得在日常饮食里多下点"细功夫"。今天就来说说除了控盐之外,这5个容易被忽略的饮食细节。
一、算对"盐总量",别被"隐形盐"坑了
不少人觉得"炒菜少放盐就行",可超市货架上那些花花绿绿的加工食品,藏着好多"看不见的盐"。上次帮邻居李叔看他常吃的酱牛肉,100克里面就含钠1500毫克,相当于3.8克盐,他一顿能吃200克,光这一口肉就超标了。
你可能不知道:
一小包辣条(50克)的钠含量,可能比你一天该吃的盐还多;
两块腐乳(约20克)含钠800毫克,抵得上2克盐;
连挂面、面包这些主食里,也藏着不少盐来增味。
支招:买东西先看营养成分表,选"钠含量≤120毫克/100克"的;家里备个限盐勺,一天就5克(差不多一啤酒瓶盖);炒菜时晚放盐,或者用葱、姜、柠檬、花椒这些天然香味代替部分盐,慢慢你会发现,清淡的菜也挺香。
二、多吃高钾食物,帮身体"排钠"
钠是升高血压的"坏蛋",钾就是"警察",能把多余的钠赶出去,还能让血管放松。但咱们中国人吃得太精细,钾往往不够——推荐一天吃3600毫克钾,可多数人也就吃到一半。
我妈以前血压总不稳,后来每天早上吃个香蕉,晚上煮土豆当菜,俩月下来血压就稳多了。你也可以试试这些高钾食物:
蔬菜里,菠菜焯水后凉拌、西兰花清炒,钾含量都不低;
水果里,猕猴桃比香蕉钾更多,而且维生素C也足;
煮杂粮粥时放点藜麦,钾含量比大米高不少。
不过得提醒一句:肾不好的人别自己加钾,最好问问医生,免得给肾脏添负担。
三、吃油有讲究,不是越少越好
很多人觉得高血压就得一点油都不吃,其实不对。关键是吃什么油、怎么吃。我见过一个患者,炒菜一点油不放,结果总便秘,血压也跟着受影响。
那些起酥的点心、油炸食品,里面的反式脂肪特别坏,会让血管变硬,能不吃就别吃;
红烧肉、排骨这些红肉,饱和脂肪多,每周吃个两三次就行,每次别超过一巴掌大;
反而像橄榄油、亚麻籽油,还有深海鱼、核桃里的不饱和脂肪,对血管有好处,适当吃点没问题。
炒菜的时候,用个小瓷勺舀油,一天别超过两勺半。清蒸、凉拌比油炸健康多了,慢慢也就习惯了。
四、全谷物当主食,比吃药还省心
现在的人吃饭太精细,白米饭、白馒头占了主食的大半,其实换成全谷物,对血压帮助特别大。我爸以前血压总在140/90徘徊,后来早晚用燕麦、玉米碴子煮粥,中午吃杂粮饭,三个月下来,血压稳定在130/80左右。
全谷物里的膳食纤维,能帮着把多余的糖和脂肪"刮"出去,还能让血管更有弹性。怎么换呢?
早餐别总吃白粥,煮点燕麦粥,加点南瓜、山药,又顶饱又健康;
蒸米饭时掺点糙米、藜麦,口感更丰富,营养也翻倍;
每周做两三次豆腐、豆浆,或者用红豆、绿豆煮杂粮饭,膳食纤维也够了。
刚开始换的时候,可能觉得口感粗糙,可以一点点加量,让肠胃慢慢适应。记得多喝点水,免得肚子胀。
五、少糖少酒,血压才能稳得住
不少人只盯着盐,却忘了糖和酒也是高血压的"帮凶"。我有个年轻患者,觉得自己年轻,盐吃得少就行,结果天天喝奶茶、晚上还跟朋友喝酒,血压一直控制不好。
奶茶、蛋糕里的添加糖特别坑,一杯奶茶里的糖可能就超过一天该吃的量了。这些糖会让人发胖,还会让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间接把血压拉上去。想喝甜的,不如自己榨杯果汁,或者吃个苹果;
酒这东西更厉害,喝下去没多久血压就可能往上冲。我见过有人喝完酒血压飙到180,差点出事。能不喝就别喝,实在推不掉,男性一天最多喝一瓶啤酒的量,女性减半。
平时家里备点无糖茶、柠檬水,朋友聚餐时端起来,人家也不会勉强你喝酒。
说到底,高血压的饮食护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得融入到每天的饮食中。没有哪种食物是"降压神药",但把这些细节做好了,血压自然就稳了。就像我常跟患者说的:药要按时吃,饭要用心做,两者配合好了,高血压也没那么可怕。
从明天起,不妨先试试买菜时看看营养成分表,做饭时多放一把杂粮,慢慢养成习惯,血压平稳了,生活质量也会跟着提高。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