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霞  单位:大邑望县中医医院 老年病科  发布时间:2025-08-15
2378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心血管系统逐渐老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这些疾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当作 “衰老的正常现象” 而硬扛,最终延误治疗时机。读懂身体发出的心血管健康信号,及时干预,才能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危机。

一、高血压:头晕头痛不是 “老毛病”,可能是中风预警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约半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部分人仅表现为偶尔头晕、头痛,常被误认为 “没休息好”。但实际上,血压长期升高会悄无声息地损伤血管和器官,其危险信号需高度警惕:

晨起头晕、午后缓解:这是老年高血压的典型表现,因夜间血压波动较大,早晨起床时脑血流调节不及时所致。若头晕频繁发作或伴随视物模糊,可能是血压急剧升高的信号,需立即测量血压。

活动后胸闷气短: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功能减退,表现为爬楼梯、快走时气短,休息后缓解。

肢体麻木、无力:高血压会损伤脑血管,若突然出现一侧肢体麻木、说话不清,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前兆),需在4.5小时黄金时间窗内就医。

老年人高血压多为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正常),即使无症状也需用药控制,目标值一般为 150/90mmHg 以下(能耐受者可降至 140/90mmHg)。日常需定期监测血压,避免突然停药导致血压反弹。

二、冠心病:胸痛未必剧烈,“不典型” 症状更危险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并非都表现为剧烈胸痛,很多时候是轻微不适,容易被忽视:

活动后胸骨后隐痛:常在快走、爬坡时出现,休息 3-5 分钟缓解,这是心肌缺血的典型信号,提示冠状动脉存在狭窄。

夜间胸闷憋醒:平躺时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若夜间突然憋醒、需坐起才能呼吸,可能是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发作。

牙痛、肩背痛:部分老年人心绞痛会放射至牙齿、肩膀等部位,疼痛与活动相关(如刷牙时牙痛,休息后消失),易被误诊为牙病或关节炎。

一旦出现上述信号,需及时做心电图、冠脉 CT 或造影检查。冠心病患者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15分钟内未缓解,可能是心梗,需拨打120急救。

三、心律失常:心悸心慌别 “熬着”,警惕房颤引发脑梗

老年人心脏传导系统退化,易出现心律失常,其中房颤最为危险,可使脑梗风险增加5倍:

莫名心悸、心跳杂乱:感觉心脏 “乱跳”“漏跳”,发作时摸脉搏忽快忽慢、强弱不一,可能是房颤或早搏。

活动后气短、乏力:心律失常导致心脏泵血效率下降,全身供血不足,表现为稍活动就累,甚至出现下肢水肿。

短暂头晕、黑矇:心率过快或过慢时,脑部供血骤减,可能引发头晕、眼前发黑,增加跌倒风险。

四、外周动脉疾病:腿脚发凉麻木,不只是 “老寒腿”

外周动脉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的 “信号兵”,提示心脏、脑血管可能存在严重病变,却常被当作 “老寒腿” 对待:

间歇性跛行:走路时小腿酸痛、乏力,休息几分钟后缓解,再走又出现,这是下肢动脉狭窄的典型表现。

腿脚发凉、颜色改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会导致腿脚温度低于身体其他部位,脚趾苍白或发紫,按压后回血缓慢。

夜间足痛:严重时即使休息也会出现足部疼痛(静息痛),影响睡眠,提示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每日步行锻炼(每次30分钟,逐步增加距离)促进侧支循环形成。严重者需介入治疗开通血管,避免肢体坏死。

五、应对原则:不硬扛、不盲目,科学处理

及时就医: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度下降,即使症状轻微也需重视,如胸痛持续5分钟以上、突发心悸气短、肢体麻木等,应立即就医。

规范用药:心血管疾病多需长期服药,不可因症状缓解擅自停药(如降压药、抗凝药),调整药物需遵医嘱。

老年人的身体如同 “精密仪器”,任何细微的异常都可能是心血管系统发出的求救信号。把 “硬扛” 换成 “早发现、早干预”,才能在衰老与疾病的博弈中占据主动,守护晚年健康。记住,对老年人而言,正视身体的信号,就是对生命最好的负责。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